嗯,归根到底,还是文峰当初的那封公开信——《人生之路啊,真的好苦》惹的祸。
那封信发出后,因为反响热烈,中青报很快搞了个《人生之路》专栏,专门讨论人生价值的问题。
然后呢,随着时间推移,读者来信越来越多,《人生之路》专栏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这也就罢了,真正的问题是潘祎事件。
之前,潘祎同学看了文峰写的那封信,不知怎么的就脑子抽风,手持利刃来到报社,以自己生命为要挟,必须要见到文峰。
这就是所谓的“潘祎事件”。
本来这件事吧,因为事情很快得到解决,相关单位都是低调处理的。
警方对那个叫潘祎的大学生,也是批评教育一顿后就放了。
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不知是谁,后来把“潘祎事件”捅了出去,还捅给了《北平晚报》。
大学生上知名报社,用胁迫自己生命的方式,求见一个作者,这确实算大新闻了。
这比后来的某偶像粉丝以自残为要挟,哭着喊着求见偶像还劲爆。
结果就是,《北平晚报》连忙派出记者,对潘祎事件的相关人员,进行了专访。
采访完毕,新闻一报道出来,立刻引起了哗然。
引起哗然的原因,不是大学生用自杀的方式求见某作者,那只是原因之一。
真正的原因,是潘祎转述文峰的那些话。
什么“人生有意义,生命放光芒”。
什么“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什么“重塑信仰”。
什么“先定一个小目标”。
什么“谈钱也是一种信仰”。
什么“要在未来快意恩仇,就要先学会低下头”。
什么“领导不会在意你的苦闷,他们只会在意自己的官帽”。
……
总之,采访过程中,金句频出。
里面有文峰说过的,也有文峰没说过,很多话,纯粹就是潘祎跟那个警察自行理解的。
这些报道里的金句,看的大家是津津有味,欲罢不能,让《北平晚报》也随之销量暴增。
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关键《北平晚报》报道完这个之后,发现销量不错,居然想去采访一下源头正主,也就是文峰本人,想问问他是怎么想的。
说白了,就是深挖这个话题,让热度持续,继而让销量持续,都是套路。
不过,京城报社,大都是互相通气的,刘主编很快就从自己的人脉那里,知道了这个消息。
于是乎,刘主编打算先发制人,先自己派人采访一下文峰,把这个流量接过来。
刘主编的优势在于,他更清楚文峰的情况。
北平晚报则不然,他们并不清楚文峰的具体情况,只知道有这么个人,想查出文峰的具体家庭地址啥的,还需要时间。
以这年头的效率,没有个一两天,别想查清楚文峰的情况,别想采访到他。
就这样,得到北平晚报要打算采访文峰的消息后,刘主编以快打慢,先派出陈晓川,要去给文峰做一个专访。
只要在北平晚报之前,先给文峰做了专访,北平晚报那边就被动了。
所以,陈晓川就带上设备,一个人悄默声的来,要的就是一个“保密”跟“速度”!
然而,陈晓川来是来了,却正好遇到了文峰撒酒疯事件。
于是采访只能先放下,等文峰酒醒再说。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