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如果李卫东不管饭,每个工人也就最多拿到两毛钱的午饭补贴。
工人们拿到午饭补贴基本上都会选择去食堂吃。
在京都有不少的食堂,吃一顿饭也就几分钱。
不过饭菜好不好就另说了。
因此,离得近的工人们一般都会回家里吃,将钱攒下。
那些离得远的就没办法,只能在食堂对付。
先前李卫东已经和刘队长商量好,中午管工人的饭。
因此刘队长已经提前告诉工人拿上各自的饭盒。
在碗筷上面,李卫东也不需要准备,只负责给他们打饭就好。
“谢谢雇主,你真是大好人。”
李卫东每打一份饭,都会有工人面露感激。
一份菜,一份饭,而且还管饱。
面对这样慷慨的雇主,工人们一个个赞不绝口。
“这次真是遇到大好人了。”
“是啊,接下来咱们必须认真干活,不能让雇主白花钱。”
“我都好久没有吃肉了,上一次吃肉还是过年,这一晃都过去七个月了。”
“别说是肉了,我连细粮都三个月没吃了,早就忘了是什么味了。”
工人们议论纷纷。
打好饭之后,一个个狼吞虎咽,三两口下肚,感觉还没有吃够。
但是想着李卫东这么好的雇主,他们又不忍心多吃,生怕把李卫东吃穷了。
工人们很快吃完第一碗饭,谁也没敢去打第二碗。
一个个站在原地,面面相觑。
这帮人都是刘队长从十里八村召集来的工人。
一个个十分淳朴。
他们的心思,李卫东自然知道,便起身招呼着他们来打饭。
“没吃饱的快过来。”
李卫东说着。
见这群人只是互相看着,却没有一个人敢上前。
李卫东便找了一个领头儿的。
他看向一旁的刘队长。
“刘队长,你先来。”
见李卫东喊他,刘队长不好意思的挠挠后脑勺。
“谢谢。”
刘队长干了一中午的活,早就饿的不行了。
刚才那一碗饭也就垫个肚子。
见李卫东叫他,他也没有拒绝。
拿着碗又过去盛饭。
工人们见状,也一个个排队,开始盛饭。
给他们盛饭的过程中,李卫东还发现了有一个共同问题。
就是这帮工人的饭盒中,或多或少都留了一些肉。
李卫东猜测这些猪肉一定也是留给家里孩子。
一般雇主管饭是不允许私自将饭带回去的,而且每个工人只有一份饭。
不过李卫东不在乎这些。
既然他们想留着肉给自己孩子,李卫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说什么。
这个年代的人节约惯了,就算是说了,他们也舍不得吃肉。
李卫东知道他们干一中午活,肯定饿坏了。
这次打饭每一个都打的很满。
工人们又一轮的感激。
端着饭各自吃去了。
对于李卫东的厨艺,工人们可谓是赞不绝口。
后院如此热闹。
一个院子的聋老太太也听见了,心里感慨着。
以前总听易中海说李卫东的不是,现在看来,李卫东并没有他口中说的那样不堪。
相反,李卫东是个善良的孩子。
时时刻刻想着工人,这样的人又能坏到哪里去?
比那个白眼狼贾东旭不知强了多少倍。
“砰砰砰”
正当聋老太太感慨的时候,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
来人正是李卫东,在他的手中还端着一个碗,里面放着大锅菜,最上面是两个白面馒头。李阳说着,将手中的碗放在了桌子上。
看着热腾腾的饭菜,聋老太太眼眶湿润。
面对李卫东,她一脸感激,想要说什么,到嘴边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李卫东理解聋老太太此刻的心情,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了一句。
“赶紧吃吧,一会儿就凉了。”
“好好。”
聋老太太抹着眼泪,点点头。
拿起筷子,小口小口的吃着。
饭菜很香,好像比傻柱的厨艺还要厉害些。
看着这样的聋老太太,李卫东心里有一丝怜悯。
其实站在聋老太太的角度上,她并没有做错什么。
而李卫东,也没有做错。
待聋老太太回过神来,想要感谢的时候,李卫东已经一声不吭的走了。
聋老太太来到窗户口,望着李卫东忙碌的背影。
内心一阵温暖。
这十几年来,她第一次有这种感觉。
“卫东真是个好孩子,以前是我看错了。”
与此同时。
李卫东来到了外面,工人们也都吃饱了,开始新一轮的干活。
收拾残局的任务便交给了主动过来的三大妈。
“三大妈,那就麻烦你了。”
李卫东说着。
“不就是洗个锅嘛,有什么麻烦的。”
三大妈笑眯眯的说着。
她可是掐着点过来的。
生怕李卫东将这等肥差交给别人。
“那剩下的饭……”
眼看着李卫东就要走,三大妈连忙拦了下来,欲言又止的说着。
李卫东自然明白她的意思,摆摆手说道,“剩下的饭菜你就拿回去吧。”
“好好。”
三大妈笑得合不拢嘴。
其实也不剩多少剩饭。
大锅菜里面就剩一点油汤,米饭也就剩下最后一层锅巴底,面就剩下面汤。
白面馒头倒是剩下两个。
哪怕是这些,三大妈都觉得捡了天大的便宜。
这可都是粮食,油水。
拿回去解解馋也好。
比吃粗粮强了不知几百倍。
三大妈一点都不浪费,全部打包,这下晚上又能吃一顿。
打包好饭菜之后,三大妈又开始刷锅,收拾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