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也有他,和哪个下属的流言满天飞扬。想不到他对自己,也提出来了,生活作风的问题。
看起来这流言蜚语,莫不也是无中生有?反正从此以后,陈本虚对他,那是刮目相看了。
陈本虚还没有进雪花城文联的时候,就听说了文联的谭老师,和杨老师两个人,有一些矛盾。
但是直到现在,好多年过去了,陈本虚都不晓得,他们两个人之间,到底有些什么矛盾。
到底又是因为了什么事情,发生过矛盾。记得是有一天,陈本虚几个年轻人,跟文联的秘书长,老右派分子肖老师元聊天的时候。
心直口快的诗人王浦安,笑着问了这个事情。
肖老师听到这里,并不惊奇,倒是很潇洒地说:
“他们有什么矛盾?我们现在的哪里,有没有矛盾?现在只要有他们在的地方,就会有矛盾。”
他说的他们,就是指我们的领导。杨老师和谭老师,都是我们文联的领导。
“只要有他们在,就有矛盾发生。上面的他们呢,就是喜欢,要在下面的他们里,那些大大小小,单位里的他们里。
“部门里头的他们里,都必须要有,大大小小的矛盾。要是没有这样那样矛盾的他们,也要给自己下面的他们,制造出来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
“上面就是要让下面的他们,有了矛盾,才好领导下面,有了矛盾的他们。要是下面真的,长时期地没有矛盾。那上面也要给下面,制造一些矛盾出来。”
一席话,说陈本虚几个人哄堂大笑。陈本虚说:
“肖老师,就凭着你这才华,不写文章,那真的都太可惜了。”
肖老师听了,马上就接过了口:
“陈本虚啊,就是你说的,我的这个所谓才华,害苦了我一辈子呀。虽然我是刚刚有了今天。可是我这一辈子的苦,那是你们都想象不到的。”
美言固然浪漫,让人憧憬。现实却骨感,细思苦想让人悲催。
去北京大学参加考试。这个陈本虚已经到省作家协会,沟通了的事情。杨老师现在的意思,不用明说,就是那个样子了。
何主席的意思,通过一番谈话,更加是明明白白的。可是陈本虚的这位谭老师呢?这个问题在他那里,三票当中的两票,已经投了反对。
现在只有他的这一票,是一个未知数。那陈本虚还会,有什么希望吗?陈本虚的感觉,那是完全地悬了。
为什么?因为进文联的这个事情,一直在陈本虚心里,感觉自己最为对不起的,就是这位谭老师了。
在雪花城文联,其实陈本虚最先认识的,就是谭老师。
文联里唯一肯帮助陈本虚推荐稿子的,也就只有谭老师。可是陈本虚进文联工作的事情,陈本虚从来也没有跟谭老师,透露了哪怕是一点点。
自从杨老师在张部长家门口,捂住了自己半边嘴巴,伏在陈本虚耳朵边上,仔细嘱咐陈本虚,不要对外说时候,陈本虚的心里,当然就是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