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舔了舔嘴唇,突然抬起头,问道:“妈妈,爸爸去哪了?他什么时候回来?他也喜欢吃糖。”
母亲的身体微微一僵,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她低下头,避开孩子的目光,声音有些颤抖:“爸爸……去了很远的地方。他暂时回不来了。”
孩子眨了眨眼睛,继续问道:“那以前陪我玩的叔叔们呢?他们也不见了。他们是不是也去了很远的地方?”
母亲沉默了片刻,眼眶渐渐湿润。她抬起头,望向远方那片被夕阳染红的灰色的天空,仿佛在寻找着什么。
“是啊,他们都去了很远的地方……”她的声音几乎低不可闻,却带着无尽的悲伤。
夜晚,母亲坐在床边,轻轻拍着孩子的背,哄他入睡。孩子的呼吸渐渐平稳,嘴角还挂着一丝甜甜的笑意。母亲的目光落在孩子的脸上,心中却充满了苦涩。
她想起了孩子的父亲——那个总是带着笑容的男人。他曾经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孩子的英雄。他会在下班后陪孩子玩耍,会给孩子讲各种故事,会抱着孩子转圈,直到孩子笑得喘不过气来。
然而,战争带走了他。
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战争开始后,父亲接到了征召令。他紧紧抱住母亲和孩子,低声说道:“等我回来。”
可他再也没有回来。
远处的战场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她仿佛能听到男人们的呐喊声和惨叫声。她的心揪成一团,却无能为力。
后来,消息传来——父亲战死了。
他的尸体被埋在了战场上,连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
战争像一头贪婪的巨兽,吞噬着一切。
男人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街道上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曾经热闹的街区变得冷冷清清,只剩下一些老人、女人和孩子们在避难区域中艰难求生。
母亲还记得那些曾经陪孩子玩耍的叔叔们——他们是邻居,是朋友,是孩子的玩伴。他们会在傍晚时分聚在一起,陪孩子踢球、讲故事,甚至教他如何用木头做一把小剑。
可如今,他们都不在了。
有的战死在了前线,有的倒在了去前线的路上,有的甚至连尸体都找不到。
战争的残酷不仅仅带走了男人,甚至连女人和老人也被迫走上了战场。
母亲曾亲眼目睹邻居家的一位年迈的阿姨被征召入伍。
那位阿姨年纪已大,头发渐白,步履也有些蹒跚,但她却孤身一人,没有家人陪伴。
即便如此,当征召令下达时,她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背起行囊,走向了战场。
她的背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仿佛融入了那片苍茫的天地,带着一种无声的坚毅与悲壮。
那一刻,母亲仿佛看到了无数普通人在命运洪流中的无奈与勇敢,也感受到了那个时代赋予每个人的沉重使命。
那位阿姨的眼神中没有恐惧,只有一种平静的决然,仿佛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她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尘土飞扬的路上,却永远留在了母亲的记忆里,成为那个动荡年代最深刻的印记。
母亲曾问过阿姨,她的家人呢。阿姨告诉母亲,她的家人都不在了,她曾有一个女儿叫张静宜。
母亲也曾听说,前线有许多像她一样的女人,她们拿起武器,穿上军装,成为了战场上的士兵。
她们中的许多人,甚至没有机会与自己的孩子告别。
夜深了,孩子突然在梦中呢喃:“爸爸……叔叔……你们什么时候回来?”
母亲的心猛地一颤,眼泪终于夺眶而出。她紧紧抱住孩子,低声说道:“他们会回来的……总有一天,他们会回来的……”
可她知道,这只是一个谎言。
战争带走了他们,也带走了这片家里最后的希望。
睡梦中孩子牵着母亲的手,突然抬起头问道:“妈妈,我们以后还能吃到糖吗?”
母亲转过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会的,以后妈妈会给你买更多的糖。”
孩子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天真的笑容。
母亲望着远方,心中却充满了无尽的悲伤。
她知道,战争还没有结束,而她们的生活,也将继续艰难前行。
可即便如此,她依然要坚强地活下去——为了孩子,也为了那些再也回不来的父母们。
孩子的笑容,母亲的坚强,都是这片街区中最美的风景。
或许有一天,战争会结束,糖的滋味也会变得更加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