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见状,赶忙补充道:“族长,如今大宋军队来势汹汹,若我大辽失势,恐怕大氏在这东北地区也难以自保。陛下此举,也是为了咱们共同的利益。若能击退宋军,贵族日后在辽国的地位,必将如日中天。”
族长沉思良久,缓缓开口:“此事事关重大,容我与族中长老商议一番。” 使者心中虽焦急万分,却也只能耐着性子等待。
在渤海大氏的议事厅内,族长与长老们围坐一团,各自说着自己的看法。
“大宋近年来国力日益强盛,此番北伐,志在必得。咱们若贸然卷入这场战争,一旦失败,恐怕会给族人带来灭顶之灾,所以我觉得还是两不相帮,隔岸观火。”
“可要是不答应辽国,等宋军打败辽国,咱们又怎能独善其身?况且,耶律洪基许下的承诺,确实很诱人。”
“但咱们之前已经答应大宋皇城司了,要配合宋军攻下辽阳府,到时候,宋军允许咱们自治,还把辽东三岛划归我大氏。”
“谁能确定宋军一定能战胜辽国?之前宋军不也打到南京,还是皇帝御驾亲征,最后还不是功亏一篑。”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现在局势未明,贸然入场其实并不明智,但是之前高家已经押注大宋,帮曹一那些人登陆抢滩,攻下城池。
现在大氏就算投奔大宋,按功劳也只能排在高氏之后,其实这让很多大氏族人不能忍受,毕竟两族一直在渤海发展,双方竞争关系历史悠久,已经有点水火不容之势。
最终,族长权衡利弊,一拍桌子:“罢了,出兵相助辽国,若能击退宋军,对我们渤海大氏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发展壮大的机会,而且也能趁机打击高家。”
于是,渤海大氏迅速召集族中勇士,准备出兵。
消息传到正在平州城巩固城防的曹一耳中,他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忖:“非我族裔,其心必异,既然大氏不可靠,那高氏呢?还是得防着点。不过,我东路军也绝不是好惹的。”
曹一一面加强平州、滦州的防御工事,一面派出侦察兵,密切关注渤海大氏军队的动向。
此外,他还传信给皇城司的人,让他们加大对高氏的拉拢力度,务必把高家拉到大宋这边,甚至必要时候,还能学曹琦对韩德一样,许诺一些土地出去,总之先打赢当前再说。
西路军的张林也没闲着。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他并不急于进攻,而是在朔州、云州一带积极筹备。
他组织百姓加固城防,训练新入伍的士兵,同时与当地一些小部落取得联系,许以好处,让他们为宋军提供情报,协助作战。
张林明白,只有稳固好后方,才能更好地配合中路军和东路军,向辽国腹地推进。
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宋辽双方局势愈发紧张。耶律洪基寄希望于援军到来,试图挽回败局;曹琦则率领宋军,稳扎稳打,一步步朝着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目标迈进。
总之一句话,东路军顺利攻城拔寨,西路军一路摸鱼收拢,中路军打赢一仗之后,被堵在南京城下,准备强攻。
大战一触即发,究竟谁能在这场残酷战争中笑到最后,整个天下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