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李承泽一夜未睡,一直在测试体内真气的各种用途,结果自然是第二天早上,顶着一对黑眼圈,去大本堂听课。
依旧还是照常坐在角落中,但是今天他没有摸鱼,而是认真听台上的大儒讲课。
课后,老师大儒郭照走过来,惊奇道:“二殿下今天没有看书?《流云散手》呢?”
李承泽恭敬起身回道:“孤虽对《流云散手》满怀热忱,日夜钻研,却深感自身天赋有限,难以将其精髓全然领悟。
思来想去,觉得在武学一途恐难有大作为,故而想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经史子集之中,盼能在学问上有所建树,不负父皇期望。”
郭照微微颔首,眼中满是赞赏:“二殿下能有此觉悟,实乃我庆国之幸。这文韬武略,皆是治国安邦之要。殿下若能在学问上潜心钻研,日后定能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
李承泽谦逊一笑:“郭先生谬赞了,承泽以前对先生多有得罪,希望先生不要与承泽计较,往后还望先生多多教导。”
郭照笑道:“嗯,二殿下天资聪颖,陛下都称赞过不止一次,只要殿下专心习文,一定能有所成就。”
“多谢先生。”
此后,李承泽果真将武学暂且搁置,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业之中。
在大本堂,他愈发勤奋,再加上前世带来的经历,让他在待人接物上也更加老练。
于是在坐回太子身边之后,李承泽也慢慢开始发光发热,既然庆帝想要他来当这个磨刀石,躲都躲不掉,现在自己也有了自保之力,那他也不介意陪庆帝玩玩,扮猪吃老虎,谁不会啊。
在李承泽火力全开之后,旁边的太子彻底抑郁了,面对一个六边形战士,无论的诗词歌赋,还是政务的处理,都全面落后,再加上庆帝时不时夸一夸二皇子贤明仁德,可堪大用这种话,让太子时常担惊受怕,害怕不知道哪天就被废除了,整天被吓得不要不要的。
但是李承泽发现,太子只要被打击的气势低沉之后,长公主都会隐秘的去东宫一次,鼓励李承乾这个与庆帝十分相似的太子继续加油,然后太子又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第二天继续来和李承泽对线。
李承泽暗道:“这么早就提前下注了吗?”
长公主去东宫做的十分隐蔽,要不是李承泽突破大宗师,能够感知调动天地间的辐射,碰巧感知到长公主从广信宫乔装打扮出来,鬼鬼祟祟进了东宫,还真不会发现。
慢慢的,随着李承泽的转变,他的贤名也从大本堂传开,而且这次还是有着太子陪衬,再加上庆帝之前在朝中的话,群臣的态度也慢慢开始转变。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郭宝坤也不再对着他张牙舞爪,现在都开始躲着他走路。
大本堂中原本跟在太子身边的人,也有一部分慢慢开始跟着李承泽身边,郭宝坤气得上蹿下跳,最后还是被太子摁下来,才消停了。
就这样,李承泽在大本堂安稳上了两年课,实实在在压制了太子两年。庆帝不仅不管,还在朝中继续夸赞李承泽,时常贬低太子。
直到李承泽十四岁,变数终于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