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紫鸾记 > 第六十七回 孤命人泪诉衷曲 冤死鬼血染霜锋

第六十七回 孤命人泪诉衷曲 冤死鬼血染霜锋

风口浪尖之上,鱼蔓云亦不敢上街引人注目,也只能再回密室藏身。全城搜捕,醉云居自然也不例外,好在那密室暗门隐蔽,隋军搜了一圈无果,便也就退去。待隋兵一走,已是深夜,鱼蔓云不知杨玄瑛闯宫行刺,她与隋帝孰死孰活,始终放不下胸中疑虑,辗转难眠,这便又起身换了一套夜行衣,打算再密访李孝本、李孝质兄弟二人,去问清离宫当下情势。

鱼蔓云避开击柝巡夜的隋军士卒,暗中潜行至城南李氏兄弟府邸,在门前张望半晌,见四下无人,便上去叩门求见。来开门的小使倒还认得鱼蔓云,见是她深夜造访,便直接将她迎入府中。鱼蔓云候了半柱香时分,李氏兄弟方才到来,二人犹然睡眼惺忪,半梦半醒,但李孝本一见鱼蔓云,似乎松了一口气,面带喜色说道:“原来鱼大小姐无恙,卑职还道日间行刺皇上之人乃是大小姐,正自紧张呢。”鱼蔓云说道:“离宫森严壁垒,我无人相助,又如何入得了宫去。”李孝本叹了一口气说道:“禁宫高手如云,依卑职来看,大小姐还是打消寻仇的念头为好。”此前鱼蔓云来寻李氏兄弟,他二人也不愿领头做叛乱之事,又碍于鱼俱罗面子不便一口回绝,故此只是告知她骁果营中军心不定,把此事推到了司马德戡那边。此刻鱼蔓云再度前来,李孝本只道她又来说自己造反,无可奈何,这才出言劝她打消报仇之念。

不过鱼蔓云业已看出李氏兄弟乃是难以担当之人,懒得与其多费唇舌,只是开门见山说道:“寻仇之事,我自有打算。今日深夜打扰你二人,只是想问些宫中情形,可知今日刺客是谁?隋帝与那刺客性命又如何?”李孝本说道:“我等今日朝退后便已回府,此后未受传召,亦未得任何军令,确实不知当下宫中情形。”鱼蔓云闻言,甚是失望,一旁的李孝质见状,便来继续说道:“依我看来,若是圣上遇难,必有风声。此刻城中虽是戒严搜捕,可宫内却早已平静下来,我看圣上定然无恙。至于那刺客,若是已被捉着,想必其首级也该早已悬在闹市了吧。”鱼蔓云思索片刻,觉得李孝质言之有理,这便说道:“这倒也好,可让我亲手取那昏君狗命,来祭我爹爹在天之灵。”鱼蔓云说得斩钉截铁,看来也是矢志不渝,李氏兄弟二人瞧了,均是摇头叹息不已。

既然当下问不出更多情报,鱼蔓云也不打算逗留,她正欲辞别李氏兄弟二人,忽然适才那小使匆匆闯入,慌张说道:“两位老爷,折冲郎将沈光带着一队人马,已将宅子围住,气势汹汹,唤二位老爷出门相见。”李孝本一怔,诧异说道:“皇上身边侍卫,深更半夜围我府邸做甚?”李孝质虽也不明所以,只是觉得心中揣揣不安,于是说道:“二哥,来者不善,沈光深夜登门,又带一队人马,恐于我兄弟不利。”李孝本哼了一声说道:“只是一个带刀侍卫,安敢张狂如斯。走,你我一同会会他去。”说着正欲走,李孝质却又将他拦住,细声耳语说道:“大小姐乃是朝廷钦犯,若是教他撞着,只怕......”李孝本方才想起鱼蔓云尚在屋内,若是教人知道自己包藏要犯,必是诛九族之事,于是转身于她委婉说道:“以大小姐如今身份,恐怕不宜与沈光相见,不若请随小使先走后门如何?”那小使听罢即刻插嘴而道:“老爷,这可万万使不得,奴才适才前来通报之时,闻得后院亦有嘈杂兵戈之声,怕是后门也走不了。”李孝本一愣,随即面露难色,于鱼蔓云说道:“如此看来,也只有委屈大小姐往柴房暂避,卑职也实属无奈。”鱼蔓云知道沈光即是那日在湘州遇上之人,其人刀法了得,自己一人不是对手,若是在此被他瞧见,不仅连累李氏兄弟,连自己恐怕也是插翅难飞,于是说道:“无妨,赶快引路吧,莫教那沈光久候了见疑。”李孝本一点头,即刻唤了小使领鱼蔓云前往柴房,而后两人一整衣冠,便上前门去见沈光。

鱼蔓云随小使一同去了柴房,待她藏身完毕,小使方才出屋,关紧房门,安心离去。这柴房位于堂前院子一角,墙边一扇小窗正对府邸大门。鱼蔓云在其中待了一会,闻得屋外李氏兄弟前去开门之声,她一时好奇,想要看看沈光究竟为何而来,这便凑到窗边,顺着窗缝看去,远远地正见沈光已带着几名校刀侍卫,入门走进院中,提刀而列,排开阵仗。李氏兄弟则面对沈光而立,李孝本上前抱拳而道:“沈大人深夜带人来卑职府中,不知有何见教?”沈光回了一礼,直言不讳说道:“关内沦没,日前令兄华阴令李孝常以永丰仓献降投奔乱党,陛下龙颜大怒,令卑职来请千牛大人走一遭,共商剿灭叛贼之事。”此言一出,不仅李氏兄弟,连鱼蔓云也是大吃一惊,若沈光所言属实,李孝常变节反叛,依隋帝的性子,李孝本、李孝质二人此去定是死路一条。生死攸关,李孝本半信半疑说道:“沈大人此言可当真?我大哥忠心耿耿,日月可昭。先前那李渊入关中之时,我大哥尚与其殊死抗战,怎可能忽然献仓而降!”沈光面冷如霜,咄咄逼人而道:“令兄正是投靠了李渊,此事确信无疑。陛下有旨,请二位千牛大人同去,若此事与千牛大人无干,自会还你二人公道。”李孝质听到此处,已按耐不住,立刻插口骂道:“我大哥忠心护主,不可能举降李渊。我看必是汝等奸佞之徒,造谣生事,拨弄是非,好陷我兄弟二人于不义!”沈光哼了一声说道:“沈光与千牛大人素无仇隙,何必设局陷害于你。千牛大人若是有冤,自可去圣上那里申诉,沈光只是奉命行事,千牛大人莫要为难卑职。”李孝质啐一声骂道:“前些日窦贤只是率部西归,汝等即将其一众就地正法,未留活口。今日若我兄弟二人随你同去,怕你呈于圣上的,只是我兄弟二人的脑袋吧。”沈光见二人抗命不从,渐失耐性,案刀瞋目而道:“二位大人若是再不走,沈光也只好强请了。”李孝本听到此处,也已沉不住气,上前喝道:“即便我兄弟二人有罪,也该当大理寺的人来。你不过一个宫中带刀侍卫,如何敢拿我兄弟二人!来人,给我送客!”说罢他将手一挥,十数家丁纷纷挥刀抡棒,冲入院中,分列李氏兄弟二人之后,与沈光等人对峙起来。

双方已陷入僵局,即要大打出手,鱼蔓云躲在柴房之中悉数瞧在眼里。她在湘州被沈光穷追百余里,知道他武艺了得,想李氏兄弟与之交手,多半还是要吃亏,不禁为他兄弟二人捏了一把冷汗。果然不出她所料,此刻只见沈光冷眼一扫院中那些持械家丁,面不改色,蔑声说道:“千牛大人不肯与卑职同去,莫非心虚不成。既然如此,沈光也只好得罪了。”说着他踏上半步,把手按住腰间陌刀之柄,凶相毕露,恶狠狠瞪着李氏兄弟二人。李孝质性子比其兄躁急,一见沈光意欲拔刀,怒喝一声说道:“我兄弟二人与你同去,岂有活路。今日就先杀你这走狗,再去面圣说理。”话音未落,他猛然夺过身旁一名家丁手中镔铁大棍,抡起铁棍即砸沈光而去。

李孝质原以为自己先下手为强,这一棍下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必然可教沈光无处躲闪。哪知他这铁棍方举到半空,尚未来得及打下去,乍见一道寒光掠过,但闻铿锵一声,星火四溅,手中那根镔铁大棒竟被硬生生切作两段,另半截铁棍早迸飞天外。沈光这柄陌刀锋利如此,吹毛利刃,削铁如泥,在场诸人见了,均是惊愕不已,李孝质举着半截铁棍,也是俄然一怔。可沈光毫不容情,一刀斩断李孝质手中铁棒,又厉叱道:“抗旨拒捕,汝该当何罪!”说话声中,他双手一翻,撩起陌刀,已斜刺里一刀劈落。刃芒寒冽,凶风乍起,李孝质尚未回过神来,便已觉森森霜锋逼近面门。仓促之下,他只得横过手中半截铁棍,迎着陌刀一挡。刹那间,又是铿锵一声,如雷贯耳,院中众人皆未看清沈光刀势,却已见鲜血四溅,李孝质早已闷哼一声,被斩为两段,陈尸于地。

这一下变故突然,沈光也未料到李孝质竟是如此不堪,自己尚未用尽全力,他便已招架不住。此时霁月阁前萧后那一番话又回响脑海,李孝质即便死罪,也不应当由自己出手诛他,而自己一时气急,出手过重,伤人性命,也着实不该,想到此处他忽然冷静下来,将刀一收,便欲再劝李孝本与自己同去。不过当下乍见兄弟惨死,李孝本又岂甘罢休,他早已提过一柄大斧横在胸前,发指眦裂,咬牙切齿,含愤而道:“我兄弟尽忠竭力,竟遭小人陷害冤杀,天理何在!公道何在!”话音未落,他抡起大斧,冲着沈光就是一阵乱劈。

沈光已失手打死李孝质,不愿再伤李孝本性命,他举刀接过数招,却未趁隙反击。但李孝本此刻已如失心疯一般,早没了理智,大斧狂劈乱砍,惊涛怒浪,涌瀼腾沸,招招袭往沈光要害,恨不得立刻置其死地。沈光被其逼得一退再退,虽已恼羞成怒,却仍一面举刀招架,一面强耐着性子说道:“若是千牛大人缴械束手,卑职可保大人性命无虞。”此事闹到这个份上,谁信投降了便有活路可走,李孝本啐一声骂道:“昏主佞臣当道,我只悔当初未听人之言,若是早做决断随人揭竿起义,匡乱反正,何至兄弟这般下场!”他此言一出,藏身柴房偷看的鱼蔓云不禁一声叹息,杨广残暴不仁,视肱股如寇仇,自己曾苦劝李氏兄弟起义反隋,可他二人总是当断不断,优柔推脱,今日落得含冤枉死,也可谓咎由自取了。

鱼蔓云正想到此处,忽问哐当一响,原来是沈光忽然发力,横刀反戈一扫,李孝本招架不住,大斧脱手而落,而他业已一脸惊愕,半跪于地。沈光已然胜出,不想再开杀戒,便于左右说道:“来人,将他缚下带走。”说罢,他正欲收刀,李孝本却瞋目圆睁,面露狰狞,狂吼一声,猛然跃起身来,张牙舞爪,直扑沈光。李孝本徒手这一着孤注一掷,破釜沉舟,已显拼他一个玉石俱焚的决心。沈光见状,俄然一怔,下意识地抽刀当胸一档,眨眼之间,一道血光溅过,但闻一声惨呼撕心裂肺,李孝本正撞在陌刀锋刃之上,又翻身扑倒在地,抽搐了几下,便不再动弹。

李氏兄弟一死,其下一干与沈光对峙的家丁早已是吓得魂飞胆丧,瑟瑟作抖。而鱼蔓云也不禁紧张起来,当前藏身柴房,无处可去,若是沈光赶尽杀绝,迟早搜到这里,恐怕自己也难逃劫数,她苦思脱身之计,却是一筹莫展。正此时,忽见沈光望着李氏兄弟尸首半晌,又冷眼扫了一圈面前那些李府家丁,将手中陌刀一抖,与之说道:“乱臣贼子已然伏诛,不过圣上尚无抄家灭族之令,汝等还不退去,莫非是要待我出手?!”一众家丁闻言,哪还有人敢再逗留,即刻纷纷抛下兵刃,不一会便一哄而散。

月没星沉,夜阑将尽,李府大院刀光散去,腥血未干。沈光命人收了李氏兄弟尸首,便率众离去,院中又复死一般寂静。鱼蔓云走出柴房,望着地上余留斑斑血迹,想李氏兄弟虽未应允助她去报父仇,但毕竟自己在江都的这几日时光,他兄弟二人也是冒着窝藏钦犯的死罪多方照顾自己,今夜亲眼目睹他二人得此冤屈浪死,着实令人痛惜不已。且当下李氏兄弟皆亡,而杨玄瑛也下落不明,自己又变得孤身一人,喊天不应,呼地不灵,看来若仍要寻仇隋帝,也唯有去找司马德戡一途了,这正是:

黄土地下尸骨寒,青石板上血痕鲜。

世主丧乱天失道,乱葬坟岗新鬼添。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无敌万岁爷一步一音水源王紫鸾记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封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