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朝堂之上并非所有人都对诸葛逸担任帝师一事心服口服。一些守旧派大臣认为,诸葛逸年轻且初入朝堂,资历尚浅,担任帝师是对皇权的不尊重。他们虽不敢公然反对新皇的任命,但在暗中开始谋划,企图寻找机会打压诸葛逸,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
萧宇敏锐地察觉到了朝堂上的这股暗流,他深知,诸葛逸的到来虽然为朝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引发了新的矛盾和冲突。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既要保护诸葛逸,又要确保新政的顺利推行,维护朝堂的稳定。在这个关键时期,一场突如其来的灾荒,让本就复杂的局势变得更加严峻......
这年,中原多地遭遇罕见旱灾,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地方官员纷纷上奏,请求朝廷赈灾。新皇得知后,心急如焚,立刻召集众臣商议对策。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大臣们各抒己见。有的主张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有的建议组织百姓打井抗旱,寻找水源;还有的提出向周边国家购买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诸葛逸作为帝师,也参与了此次朝议。他在认真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后,站出来说道:“陛下,诸位大人,此次灾荒严重,关乎百姓生死,国家安危。开仓放粮固然重要,但只是治标之法。臣以为,我们应从长计议,一方面迅速开仓放粮,稳定民心;另一方面,组织水利专家和工匠,深入灾区,帮助百姓打井挖渠,寻找水源,同时推广耐旱作物的种植,从根本上解决旱灾问题。此外,在向周边国家购买粮食时,要注意价格和运输安全,防止被他国趁机敲诈。”
新皇听后,点头表示赞同:“诸葛爱卿所言极是。萧爱卿,此事就交由你和诸葛爱卿共同负责,务必尽快解决灾荒问题,让百姓度过难关。”萧宇和诸葛逸领命。
走出朝堂,萧宇对诸葛逸说道:“诸葛大人,此次任务艰巨,还望你我携手共进。”诸葛逸拱手道:“萧大人,久仰大名,能与大人一同为百姓做事,是在下的荣幸。还请大人多多指教。”
两人随即开始筹备赈灾事宜。萧宇负责调配粮食和物资,组织运输队伍,确保赈灾物资能及时运往灾区;诸葛逸则带领水利专家和工匠,先行前往灾区,勘察地形,制定打井挖渠的方案。
到达灾区后,诸葛逸看到百姓们生活的惨状,心中十分难过。他不顾旅途劳累,立刻投入到工作中。他亲自带领工匠们选址打井,手把手地指导百姓挖掘渠道。在他的努力下,一口口深井被打了出来,清澈的地下水喷涌而出,滋润了干涸的土地,也滋润了百姓们的心。
然而,赈灾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地方官员贪污腐败,克扣赈灾物资,导致百姓未能得到应有的救助。还有一些不法商人趁机哄抬物价,大发灾荒财。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赈灾工作的进展,也引发了百姓的不满和愤怒。
萧宇和诸葛逸得知后,雷霆震怒。他们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对贪污腐败的官员和不法商人进行调查。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掌握了他们的犯罪证据,将这些官员和商人依法严惩。同时,他们加强了对赈灾物资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每一份物资都能送到百姓手中。
在萧宇和诸葛逸的共同努力下,赈灾工作逐渐走上正轨。灾区的情况也逐渐好转,百姓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土地重新焕发出了生机。这场灾荒虽然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也让萧宇和诸葛逸更加了解了百姓的疾苦,坚定了他们为国家和百姓做事的决心。
然而,他们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朝堂上的争斗还在继续,守旧派大臣们不会善罢甘休;国家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经济的复苏、民生的改善都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但萧宇和诸葛逸毫不畏惧,他们携手并肩,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了百姓的幸福安康,继续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