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 第179章 今日,教宋国做人!

第179章 今日,教宋国做人!

第179章 今日,教宋国做人!

1226年六月,赵朔从陕西延州出兵,攻入京兆府路。其后,连取京兆府路、庆阳路、凤翔路、临洮路,将金国控制的陕西地区全部攻占。此时,已经十一月了。

王檝从出使宋国再回来,又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赵朔主要做了三件事。

其一,以二十余万大军为依托,在陕西实行均田制和府兵制。

其二,以王阿驴、樊乔的砲兵部队为基准,组建自己的砲军。

原本赵朔主要是用工兵营修建抛石车,战时以辅助部队配合工兵营操控抛石车,对敌军的坚城进行攻打。

但很显然,王阿驴和樊乔组建的砲兵部队更专业,效果也更好。

王阿驴砲兵部队的总人数为五千人,在凤翔之战中损失了七八百。赵朔从工兵营调了一些人过来,补足了五千之数。

另外,赵朔又给这支砲兵部队补充了三千骡马,提升他们的机动能力。

其三,赵朔抽调优秀府兵,将攻入陕西的八旗各万户补足万人之数。

另外,赵朔还组建了一个汉军正黄旗第二万户。

这个万户暂定的万户长却不是汉人,而是一个汪古部人,其名叫汪世显。

汪古部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归顺成吉思汗了,但那并不意味着所有汪古人都在蒙古这边。

汪世显的先祖因为对金国有功,被迁到了巩州。

巩州在后世属于甘肃,在这个时代却是属于陕西。

汪家世代在陕西为军官,以汉姓“汪”为自己的姓氏,生活习惯也与汉人无异。

汪世显也是个纯粹的汉名。

他治军严整,麾下有三千精兵,驻军巩昌。如果历史正常发展的话,汪世显会在蒙古军攻入陕西时投降,并在蒙古攻打南宋的历次战争中屡立战功,成为这个时代数得着的名将。

赵朔改变了历史,汪世显自然就成了赵朔攻占陕西的收获之一。

赵朔以汪世显本部的三千精兵,陕西金国降军最悍勇敢战的三千军,以及抽调的四千优秀府兵,组成了汉军正黄旗第二万户。

毫无疑问,这个万户是汉军八旗中战力最差的。

汪世显的功劳也不够当万户。

所以,汪世显万户的头衔前面,还有一个“代”字。只有他将这个汉军正黄旗第二万户带好了,并且立下足够的战功,才能将这个“代”字去掉。

所以,赵朔麾下大将中,最渴望着战争的,练兵最狠的,以及最盼望着南宋拒绝借道的,都非汪世显莫属。

王檝带回的消息,真是让汪世显欣喜若狂。

赵朔对宋国拒绝借道的态度,也早就有所预料.

王檝回来之后,赵朔马上颁布了一个《告宋国军民百姓书,并且命黑冰台务必将这《告宋国军民百姓书,传遍宋国各地,尤其是四川和湖北。

在这份《告宋国军民百姓书里,赵朔先是写了宋国和金国的世仇,比如靖康之耻,比如“北失南补”,以及宋国皇帝对金国皇帝“称臣”、“称叔”“称伯”等屈辱的过往。

然后,赵朔指责大宋皇帝赵昀,忘了宋金血仇,做起了女真人的走狗,实在是数典忘祖、毫无廉耻之辈,不配做这个大宋皇帝。

最后,赵朔宣布了此次入宋国借道的政策:沿途所有城池,只要供给粮草,赵朔的大军就秋毫无犯。

如果不提供粮草,甚至向赵朔大军主动发起攻击,哪怕只要发一支箭,城破之后。该城所有守军处斩。但是该城的百姓无辜,只要不参与守城,赵朔的大军就不会伤害他们。

另外,赵朔麾下的官兵与宋国的百姓进行交易者,必须买卖公平。但凡掠夺百姓者,一律斩首。

很显然,赵朔这次借道宋国,比起之前的历次战争来,手段要仁慈许多。

很简单的道理,宋军野战的能力一般,但守城的本事可相当不一般。光一个钓鱼城,就守了二十年。

如果守军都坚决抵抗,赵朔还不如硬刚金国的潼关防线呢。

所以,他要最大程度的减轻守军的抵抗意志。

不管怎么说吧,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赵朔的《告宋国军民百姓书就在拥有信鸽系统的黑冰台的运作下,传遍了四川各地。

必须说明的是,在后世汉中地区属于陕西。但在这个时代却是属于四川。

四川安抚置制置使桂如渊,掌握了整个蜀地和汉中地区的军政大权。

他见到这份文告后,马上就慌了手脚,紧急调整汉中防线的防御。

汉中防线,也叫川陕防线,是经吴玠吴璘兄弟设计修建,南宋经营近百年的防御体系。

这个防御体系,总的来说,就是‘三关为门户、五州为藩篱’。

五州,指的是汉中地区的成州、凤州、天水军、阶州、西和州。

三关,则指的是仙人关、七方关、武休关了。

大散关以南,就是五州的地盘。

而这五州最险要的所在,就是三关。这三关又称“蜀口”,攻破三关,就可以进入蜀地。

换句话说,五州是三关的屏障,三关又是蜀地的屏障。

桂如渊的策略,则是“弃五州保三关”。五州其他城池的正规军全部抽调进三关,阻止赵朔进军。

再加上桂如渊带来的四川大军主力部队,现在三关的大宋精兵达到七万,再加上厢军十五万,实力着实不可小觑。

桂如渊自己的中军,则设在了最前面的仙人关。

“卑职曹友闻,参见桂大帅!”

押送粮草前来仙人关的绵竹尉曹友闻,向四川安抚制置使桂如渊肃然行礼。

曹友闻是北宋名将曹斌的十二世孙,去年才中了进士,被南宋朝廷授予“绵竹尉”的职司。

“绵竹尉”这种级别的官员,自然是没资格见桂如渊的。桂如渊今日肯见曹友闻,主要还是看在他是新科进士,以及他是曹斌十二世孙的份上。

桂如渊道:“曹友闻,你一定要见本帅一面,可是如那些腐儒一般,指责本帅不该放弃五州之地,任赵朔驰骋?”

最近桂如渊的压力相当大。“弃五州保三关”的决定一出,不知受到了多少朝臣的攻讦。

你桂如渊难道有当初的吴玠吴璘兄弟聪明?

让你保汉中防线,你可倒好,一开始就把汉中防线放弃了一半,真是愚不可及。

曹友闻却觉得,桂如渊的决断也不能算错。

他微微摇头,道:“并非如此。自从二十年前,吴曦叛乱以来,朝廷委任的四川几位帅臣,都颇不得人,诸地兵变民变在所多有。尤其是我大宋与金国交界的利州路,八年前,有悍卒张福、莫简造反,旬月之间就拥兵数万,攻打成都。”

利州路,就是利州东路和利州西路的合称。五州之地,就在利州西路。

顿了顿,曹友闻继续道:“虽然这张福、莫简之乱,被朝廷镇压了下去。但是五州之地经过这场叛乱元气大伤,军民百姓们恐怕对朝廷也多有怨言。如今赵朔这《告宋国军民百姓书一出,我大宋继续在五州安置兵马,不过是虚掷军力罢了。”

“说得好!”

桂如渊之所以肯接见曹友闻,主要是不想得个“傲慢辱士”的名声。

他原本觉得,曹友闻再是名将之后又怎么样?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曹友闻都是曹彬的十二世孙了,也就是名声好听而已,未必有什么军事天分。

新科进士毫无官场经验,恐怕也说不出什么真知灼见来。

没想到,曹友闻竟然赞同他的做法!

这可正是让最近压力山大的桂如渊如遇知音。

他连连点头,道:“本帅也是这么想的,既然五州不可守,那就不要浪费兵力了,集中兵力防守三关才是正途。”

曹友闻却微微摇头,道:“如果大帅只想守住三关,恐怕这三关也就守不住了。”

“为什么?”

“赵朔不用半年的时间,就扫平了金国的陕西。如果三关只是防守,让赵朔攻打不下来。赵朔干脆不想借道攻打金国了,改为直接攻打我大宋,大帅该如何应对?他先取了五州之地,然后慢慢攻打三关。天长日久,大帅能守得住吗?”

“那你的意思是?”

曹友闻深吸了一口气,道:“卑职的意思是,大帅现在应该考虑的不是如何守住三关,而是如何战胜赵朔!只有像九十年前,吴氏兄弟守仙人关那样,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捷,才能让赵朔再也不敢提什么借道之事。”

九十年前,金国名将金兀术率领十万精兵攻打仙人关,结果被吴玠和吴璘率军击败。

从那以后,金兀术再也没有打过四川的主意。

桂如渊叹了口气,道:“大捷?谈何容易?”

“其实,也不是没有希望。桂大帅手中七万精兵总是有的,四川地区的厢军义勇加起来足有数十万之众。再有三关为依托,未必就不能让赵朔吃个大亏。”

桂如渊皱眉苦笑道:“厢军虽多,却不堪用。”

“厢军不堪用,那些义勇可未必。我四川的义勇大都控制在当地有力人士的手中,还是有些精兵的,只是缺乏甲胄和强弩罢了。”

所谓“有力人士”,指的就是当地土豪或者官吏子弟了。

“你都说了,这些义勇控制在当地有力人士手中。他们就那么愿意,拿自己的老底子,为朝廷效力?”

“他们愿意!”

曹友闻自信满满地道:“其实,那赵朔到底是不是身怀太祖血脉,甚至是不是汉人,这些有力人士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赵朔如果取了天下,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富贵。”

“当然会影响了!”

桂如渊虽然是靠阿谀史弥远才当上这四川安抚置制使,但毕竟是大宋正牌进士出身,又宦海沉浮二十余年,马上就明白了曹友闻的意思。

他眼前一亮,道:“赵朔在他占领的所有地区,都实行均田制和府兵制,而我大宋却是不抑兼并。这些有力人士,能舍得把兼并来的土地,给赵朔分了?他们简直和赵朔不共戴天!允叔啊,允叔,你这可真是一言点醒了梦中人啊!”

曹友闻字允叔。

桂如渊现在不称他的名,而是称他的字,可见此时已经相当欣赏了。

曹友闻这才说出今日来见桂如渊的主要目的,道:“所以,我请桂帅给我一道命令,让我联络各地义勇,前来为国效力。若是立下功劳,桂帅会在朝廷面前为他们请功。”

“那是自然。本帅非但会为他们请功,还会为允叔你请功!到时候,少不得你平步青云!”

“谢大帅!”

稍后,曹友闻得了桂如渊的手令,前去后方联络义勇精兵了。

在没有赵朔穿越的历史上,曹友闻很可能就是以此起家的。

当时,蒙古强行借道,四川制置司放弃了五州之地。曹友闻“散尽家财”募兵五千,坚守天水,挫败了蒙古军的进攻。

从那以后,曹友闻被南宋朝廷加以重用。

但话说回来,散尽家财这个动作好做,募兵五千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五千仓促聚集起来的农民,就能战胜蒙古的百战精兵?

这不扯淡吗?

很可能这五千军是曹友闻招募的现成的“义勇”,才有如此战力。

只是历史上的蒙军借道是在1230年,那时候曹友闻已经升迁,在天水任职了。

现在才是1227年,曹友闻仅仅是个小小的“绵竹尉”,凭他现在的身份地位,是无法拉那些有力人士合作的,才需要桂如渊的支持。

而且,历史上张宣把蒙古使者杀了,大宋朝廷并没有下“联金灭蒙”的旨意。

所以,桂如渊抵抗强行借道的蒙古军并不积极。曹友闻自然也就不会去向桂如渊献计,自讨没趣了。

不管怎么说吧,就在曹友闻离开仙人关之时,赵朔已经出兵了。

这次出征的大军,是十六万六千人。

赵朔在陕西留下汉军镶红旗一个万户以及五万府兵,防备潼关守军。

还有八万府兵,负责转运粮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招惹死对头,被他按在墙角亲垂涎已久流产当天,渣总在陪白月光过生日八零:冷战四年,丈夫带回了白月光隐婚后我顶替了大佬的白月光穿书70,六旬老太杀疯年代文陆总开门!玄门大佬带毛团收你来了战锤:刚统一帝国,你说是40K傅少,夫人重生后非你不嫁离婚了才动心,傅总雨夜跪求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