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就在路边,约有三十来户百姓,这两千亩地都是他们佃租,他们男耕女织,没有自己的田地,
虽然种着最肥沃的良田,可这几年洛阳乱战,
他们这些人也是朝不保夕,实际上这庄子里人都换了几茬了。只有极少数是在这生活了许久,换了几任主人的老佃户。
李逸进村后到处转了转,
房屋低矮,夯土墙茅草顶,甚至有直接拿柴草搭的棚子,房屋低矮、狭小,雪天很冷,佃户们一家人挤在一起,烤着一点点火。
舍不得多烧柴,河南缺少燃料。
李逸本来想凑在一起烤烤火聊聊天,结果发现哪有什么火,连点温度都感受不到,就灰里一点点炭。
“吃过了没?”
那家佃户很惶恐,还是庄头帮着回答,“冬日闲着也没事,一天吃一顿就成,多吃也是浪费。”
这一天一顿,其实就是点麦麸加点野菜等胡乱煮的,粥不粥汤不汤的,根本看不到几粒米。
饿不死就成,
对于这些佃户们来说,在这寒冬风雪中,有个容棚避风雪,能有一点灰火带来温暖,每天还能吃上几口,这已经很满足了。
这些佃户,大多佃种着瀍河畔的几十亩地,本来种几十亩地,是起码能解决一家人温饱的,
可因为这几年战乱,洛阳一直缺粮,所以种出来的粮食,大多被地主收走了,他们勉强能不饿死就不错了。
“现在洛阳归大唐朝廷了,洛州总管府在均田分地,你们知道吗?”
仍是庄头替他们回答,“知道,县上乡里都来敲锣宣告过,咱现在也是重新按乡里村保伍的编过,也跟我们说过均田授地的事。”
“那你们愿意吗?”
一阵沉默,
许久老庄头才道:“现在这样也挺好,不打仗了,佃租田地也不错,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你们不愿意均田?”
几人不说话。
“做佃户部曲,比官府编户良民好。”老庄头道。
均田,是跟租庸调制绑定的,均田授地,先要编户落籍,有了户籍分了田地,就得缴纳租调和服役。
隋以来,百姓最惧赋税徭役,多少人宁愿自残手脚也要避役,甚至为了逃避税赋,宁愿弃地逃籍,给大户豪强做部曲甚至奴隶。
说到底,还是权力和义务不对等,
朝廷良民的负担,比豪强佃户的负担更高,百姓用脚做出选择。
不是大家犯贱,只是为了能活下去。
活着,
是他们最简单的要求了。
当官吏告诉庄头他们,这两千亩地,现在已经属于李逸,而李逸是长安天子的侍中、司空,是洛州总管、刺史时,
他们没有表现出什么太大的反应,这几年几乎一年换一次主人,有时甚至一茬庄稼还没收获,就换了两三次主人。
给谁种地都是种。
看到他们略带麻木的样子,李逸已经习惯了。
“你们现在是我的佃户了,以后租子会减一些,我家地租向来是五五分,夏麦地里收成,我和佃户各一半。秋季你们种点豆子什么的,我们不收租。”
李逸这话让他们激动起来,这可是实打实好处。
“还有,你们若是不够粮吃,可以跟庄上借,今年情况特殊,借的口粮可免利息,正常年头,借粮是借一石,月利五升·······”
在这个只有三十几户的庄子上转一圈,李逸心头挺沉重,他们日子比罗家堡可差远了。
“黑子,你回头给这庄子上每户先送一石粮来,我借给他们的,不要利息。”
“阿郎真是仁厚,这些人刚成为阿郎佃户,就能有这么好待遇。”
李逸对刘黑子道,“你们这次在河南也分赏了好几百亩地,肯定也是要出租招佃,你们如今虽一个个也成了车骑将军、别将,可别忘了自己也曾是苦出身,待佃户宽仁一些。”
刘黑子把胸脯拍的砰砰响,“阿郎教训的是,我们肯定会牢记的,都是苦过来的,阿郎家租子五五分成,那我们肯定也一样。
阿郎借给佃户粮,我回头也借粮给佃户。”
罗大富罗五等见李逸望来,马是立马拍胸脯表示照做。
“真舍得,还是说一套做一套?”李逸笑问。
“有啥舍不得的,跟着阿郎,咱挣功名,将来还说不定能挣爵位,这点租子、利息什么的算不得啥。”黑子很痛快。
都堂堂六品车骑将军了,哪还会在意这点小利,当然是得紧紧跟随阿郎了。
刘黑子问李逸:“如今手里也攒了些钱帛,阿郎觉得我要不要趁眼下机会,在河南置些田地?”
“可以,有条件可以弄个庄园,种麦种桑,养蚕丝织,甚至是搞点养殖和其它的碾磨坊之类的小作坊,是比较不错的。”李逸道。
对于这些跟随着自己的手下,他还是比较照顾的,“有钱了,买田置地,搞点作坊,最好是弄个私塾,教导子弟进学,把一些田放到族学名下,成为学田。再记得弄块家族墓地,再置一些墓田,
这学田、墓田置办了,就算将来出什么意外,这些田地也不受影响,可以算是留个后路。”
罗大富笑道:“阿郎的无极学堂如今越办越大,总不会不让我们家崽读书吧。”
“你们孩子愿到无极学堂读书当然可以,但你们也可以办个私塾的,并不冲突。”
李逸不介意提携刘黑子、罗大富他们,他们一直以来表现的也还不错,虽说以前出身低没读过书,但他们的优点是认准李逸,对他言听计从,不管理不理解,只要李逸的话,他们就会不打折扣的执行。
“你们现在身份上来了,有两件事别忘记,一件自然是该置些产业,否则要是啥产业不置,就靠点俸禄养家,早晚是会贪污受贿犯错误的。
其二,你们也得经常读书学习,文化得跟上,你们虽是武职,也得读书,不光是读兵书,儒家道家等圣贤的书都应当多读些。”
“说到读书就头疼,如今也识得不少字,也会写一些,还要学么?”
“当然,要想将来走的远,就得坚持学习进步。你们现在也有条件了,可以请一两个书生门客嘛。”
“阿郎你帮我们一人安排一两个,也省了我们许多事。”刘黑子嘿嘿的道。
“哼,你倒是会省事偷懒,多读些圣贤书,多听些劝,你们如今有这成就,也是风云际会,切莫真以为都是你们自己的本事,就骄傲自大啊。”李逸特别提醒。
“我们哪有什么本事,全是阿郎提携,没有阿郎我们什么也不是。”
李逸并非这个意思,但看他们那拍胸脯表忠心的样,也就懒得再多说了。
“回城吧,”
今天来这田庄转一趟,真切的感受到隋乱以来,中原百姓真是水深火热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