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我是担心农民种了南光三号】卖不出去,那影响可就大了。”
黄志刚放下了担心,合作社的培育的稻种、各个公社产出的稻谷,才是他最关切的事情。
方唯随后又和对方闲聊了一会,便返回了社里。
匆匆数日。
从这地传来了好消息,那边的客户加大了南光三号】稻种的采购量,顿时大大减轻了库存的压力。
原本担心稻种卖不出去的赵金生等人,这才回过神来。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南光三号】也销售一空,以至于还有客户找上门来却一粒稻种都没有了。
趁着大家都在兴头上,方唯宣布,凡是合作社社员的子女上小学,一律免除学费,由社里负责缴纳。
这个时候还没有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虽然不多,但对于有些家庭来说也是一笔负担。
社里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也要求适龄儿童必须上学,如有违反会有严厉的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调整工作岗位、降低工资待遇等等。
说别的都没用,还是经济手段能够震慑人心。
反正没有一起因为家里的原因而失学的案例反馈到方唯这里,他觉得社员们还是讲道理的,毕竟大家都很珍视目前的工作收入。
早上。
方唯和盘莲锻炼完身体后,坐在一起吃早饭。
盘莲说她今天休息,问方唯有什么安排。
“要不咱们带上阿公和去寨子里转转?”
方唯本来想带着盘莲去兜风的,但看到阿公正坐在椅子上出神,便临时改变了主意。
他总觉得阿公近来的状态不是很好,经常坐在那里发呆要不就是打瞌睡。所以他才想着带阿公去瑶寨转转,或许对他有好处。
“好啊,阿公肯定会很开心。”
盘莲感谢的看了男人一眼,然后去和阿公说了一声。
等吃完饭,方唯去社里把吉普车开过来,带着盘莲和阿公以及阿姐去了瑶寨。
斌斌住校,小洁在大队小学上课中午不回来。合作社下属的大队小学,早上和中午免费管两顿饭,,所有的小学生中午都不用来回跑。
毕竟大跟小学合并之后,有些孩子上学的路途可不近,来回跑就很吃力。大队小学合并之后,几所小学都拥有自己的食堂,伙食搞得还不错。
阿公和阿姐坐在吉普车上很开心,一方面是比乘坐拖拉机的速度快,另一方面也平稳多了。
也就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他们便来到了寨子里。
“还是小车好啊,以前连拖拉机都没得,上山下山全靠两条腿。现在真的是变化太大了,连我都能坐上小汽车,简直是不可思议。”
阿公感慨万千,以前从寨里去一趟下塘大队,来回就是一整天的时候。
坐车不到半小时就到了寨里,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王竹韵也有挺长时间没回来了,下车之后她和大家打了声招呼,便直奔自己家。这些年她一直也没碰到合适的人,虽然有人给她介绍过对象,但她都没看上。
等她回到屋里,一个人冷冷清清,她的心里似乎又动了一下。
方唯和盘莲陪着阿公回到了家里,房间里到处都很干净,虽然他们不常来,但屋里几乎每天都有人打扫卫生。
经过修缮搞糟的房屋,看起来舒服多了,也漂亮多了。
“阿公,三哥,莲,你们回来了?中午去我屋里吃饭,我已经让婆娘在准备了。”
王松林姗姗来迟,他提前安排好了中午的饭食才过来,省得阿公他们麻烦。
“行!那我们中午就去你那边吃饭,吃过饭我们还要回去。”
方唯笑着回应了一句,随后和王松林去寨里转了一圈。
瑶寨的积累也很快,毕竟寨子里的人口少、耕地多,还有大量优质的森林资源,摊到每个人的头上可不得了。
瑶寨的人均年收入早就超过了2000元,并不比合作社差。
但寨里的基础设施就要差一些,教育医疗等方面更是和合作社没法比,主要还是总的经济规模太小。
“松林,让你们培育的小麦种子怎么样了?”
方唯在一大队二队的试验田里,成功培育出了优质的大豆种子,让他对种植区的强悍能力又有了新的认识。
于是,他就让王松林在山上的试验田里尝试培育小麦种子
“小麦的育种试验很顺利,但现在还谈不上成功不成功,还需要再种植两到三季再说。不过,按照我的经验,成功的概率起码有九成。”
王松林详细汇报了一下小麦育种的过程,并对最终的结果充满了信心。
倒不是他盲目自信,而是对方唯有信心,有了对方的指导,凡是育种的方面的事情就不可能失败。
方唯随后亲自去看了看尚未定型的小麦种子,这是春小麦的种子,因为受到环境气候的限制,暂时还无法培育冬小麦。
冬小麦种子的培育,等以后再说。
“嗯,目前看还不错,你们继续培育,有问题通知我。”
方唯不觉得王松林是在说大话,成功是必然的,不成功才是意外。
“三哥,走吧,回去吃饭。”
两人在各处转了转,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中午。
王松林拉着方唯往回走,叫上阿公和盘莲以及阿姐去吃午饭。
这顿午饭还挺丰盛,全都是阿公、阿姐还有盘莲喜欢吃的菜,味道也相当不错。(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