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见。”
“具体怎么做到的,不清楚。”
“但今天钓鱼,我在旁边看得清清楚楚!”
“不到两个小时,他就钓了几十大条鱼,总重上百斤,全部送去了轧钢厂!”
听了这话,院子里的人都不太相信。
……
这事情听起来太神奇了。
闫埠贵解释道:
“我为什么要骗你们。”
“当时河边那么多人,都在看着呢,都说李建设是传说中的‘钓王’。”
“而且,他送厂里的上百斤鱼,傻柱应该知道。”
“如果你们不相信的话。”
“晚上等傻柱回来,问问他就知道了。”
“难道我还编得出这种荒唐话骗你们吗?”
听闫埠贵这么一说,大家虽然半信半疑,但也逐渐接受了这个说法。
上百斤的鱼啊!
要是全都拿回家慢慢吃,那每天都有鱼吃了。
知道这是李建设送的鱼后,大家更加羡慕了。
旁边,贾张氏眼红得不行,上前说道:
“闫老师。”
“昨天你就钓到了一条鱼。”
“这条鱼又没花钱,咱们都是邻居,你不如分给大家。”
“你家也不缺这点吃的。”
“淮茹就要生产了。”
“把这条鱼给我吧,我炖点鱼汤给她补补。”
说完就要伸手去抢。
闫埠贵早就注意到贾张氏这个人,刚才一直提防着,见她动手,赶紧抱紧鱼说道:
“你怎么说话呢。”
“上次傻柱的肉不是都给你了吗?你家也不缺肉啊。”
“再说,这条鱼虽然是建设那孩子给我的,但也是用了我的鱼竿才钓上来的,我也算出了份力。”
“想吃鱼的话。”
“让你家东旭自己去钓吧!”
尽管这么说,
他对其他人能否钓到鱼并不抱太大希望。
毕竟今天除了李建设,下午那么多人尝试,一个成功的都没有。
看到闫埠贵的态度,大家更觉得不可思议了。
贾张氏嘟囔了几句便没再说什么。
她明白,从精明如闫埠贵那里占便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工作结束时,
李华山找来两根草绳,拎起桶里的两条鱼,把空桶归还给仓库。
鱼挂在车把上,另一边则挂着一个袋子。
他骑上车,直奔红星小学,去接妻子下班。
袋子里装了些东西:几斤白面、几斤玉米面、十几个鸡蛋,还有几个新鲜的玉米棒。
此外,
还有一个饭盒。
盒子里是他亲手做的咸菜,用猪油炒制,香味浓郁,开胃又下饭。
李建设深知,
冉秋叶家境贫寒。
既然决定与她共度此生,就不能让她和岳母挨饿受冻。
即便婚事尚未定下,但这日常所需,他已经早早备齐,绝不能让妻子忍饥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