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全聚德的烤鸭,还有仿膳饭庄的肉末烧饼和豌豆黄,晋阳饭店的香酥鸭。
另外,徐庶还买了不少大白兔奶糖和麦乳精,留在家里平时吃。
徐庶回来的时候,自行车的前后都挂满了袋子,满满当当的。
李秀蓉看着堆满桌子的好东西,心中自然是欢喜不已。
可作为母亲,她还是忍不住唠叨了几句。
“小庶,你现在工作了,是个大人了,也有自己的主意了。
但是往后过日子,还是得省着点。
毕竟再过几年,你就得结婚生孩子了,到时候那负担可不小,你明白吗?”
徐庶正在厨房里忙碌着煮面条,听到母亲的话,赶忙提高音量回应道。
“嗯,妈,我知道了。这不是我第一次自己挣钱回家过年嘛,就特别想让你吃点好的,尝尝这些城里的美味。”
李秀蓉轻轻摇了摇头,脸上满是宠溺。
“好了,我知道你孝顺,妈也没打算怪你,以后多注意点就行。”
徐庶一边搅拌着锅里的面条,一边应道。
“嗯,我知道了。
妈,面条好了,你把桌子收拾一下,准备吃饭了。”
桌子上堆满了琳琅满目的年货,且件件都价格不菲,李秀蓉舍不得将它们随意放在地上。
她只能小心翼翼地重新整理一番,好不容易在桌上腾出一片不大的地方,刚好能放下两个碗。
徐庶这一年来独自在外生活,一日三餐都得自己动手。
为了能让自己吃得舒心些,他没少在厨艺上下功夫。
经过这一年的磨炼,他的厨艺虽说比不上傻柱,但也相差无几了。
虽说在四合院的居住条件一般,空间狭小。
但在这一年时间里,徐庶也渐渐适应了,还陆陆续续添置了不少生活必需品。
起码在做饭的地方,除了灶,该有的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等一应俱全。
毕竟家就那么大点儿地方,虽说只住了他一个人,但徐庶也不想回到家里,看到到处都堆满东西,显得杂乱无章。
简单吃过午饭后,徐庶和李秀蓉稍作休息,便撸起袖子,开始打扫起屋子的里里外外。
徐庶拿着扫帚,认真清扫着地面的灰尘,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李秀蓉则拿起抹布,仔细擦拭着桌椅、柜子,将它们擦得一尘不染。
母子二人有说有笑,温馨的氛围弥漫在整个屋子里。
自打徐庶与杨文成功达成合作,他的经济状况便迎来了显着的改善,手头不再像以往那般拮据,时常捉襟见肘。
如今,他每个月都会雷打不动地给母亲李秀蓉三十块钱,满心希望母亲能借此改善生活,吃穿用度都能更舒心些。
徐庶并非不想给母亲更多,只是他心里清楚,自己才刚进城工作不久。
若是一下子给太多钱,反而可能会引发诸多麻烦。
一方面,容易引起旁人无端的猜忌与议论。
另一方面,以母亲李秀蓉那谨小慎微、朴实节俭了一辈子的性格和习惯。
定会忧心忡忡,甚至会胡思乱想,笃定徐庶在城里干了什么见不得光、不正当的活计。
而且徐庶深知母亲的脾性,她这一辈子吃苦耐劳、省吃俭用惯了。
即便手头有了钱,大概率也会舍不得花,而是默默存起来,心心念念着要给自己娶媳妇用。
不过,手里有了这稳定的进项后,李秀蓉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开销上,确实不再像以往那般过分节俭,日子也逐渐有了起色。
因此,这一年来,家里陆陆续续添置了不少物件,从简单的桌椅板凳,到日常的锅碗瓢盆,都添了新的。
徐庶的家,面积虽不算大,但好在带着一个院子,平日里晾晒衣物、堆放杂物都方便许多。
母子二人齐心协力,从里到外打扫起来,可着实费了一番工夫。
尽管天气晴好,冬日的暖阳毫无保留地洒在院子里,为清扫工作增添了几分温暖。
可这一番劳作下来,也足足花了三个小时,才总算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焕然一新。
今日,阳光明媚,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李秀蓉留在家里,专注地准备着除夕夜需要用到的食材,每一样都精心挑选、仔细清洗。
而徐庶,则穿戴整齐,出了家门。
在徐家村,徐庶可是年轻一辈里响当当的人物,颇有些威望,有一帮关系铁得很的兄弟。
虽说之前徐庶差不多每周都会回村一次,但每次回来都有不少的事情,忙得脚不沾地。
以至于和这些兄弟伙们,根本没多少时间能坐下来,痛痛快快地聚一聚、玩一玩。
如今可不一样了,年假在手,工作也暂时告一段落,大家的日子也都因村子的发展越过越好。
此刻,天时地利人和,正是兄弟们相聚的绝佳时机。
徐庶心里想着,兄弟们许久未见,总得带点好东西过去。
于是,他精心准备了一只香气扑鼻的烤鸭,还带了一些卤菜,荤素搭配。
另外,他特意选了一瓶西凤酒,到时候可以好好的开怀畅饮一番。
一切准备妥当后,徐庶拎着这些东西,大步朝着徐海涛家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