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易中海点名的何刘氏,名叫刘秀华,今年32岁,是个寡妇。
他的丈夫原是丰泽园的一个厨子,50年得了大病去世了。
留下三个闺女,大女儿今年12岁,取名何梅梅,二女儿和三女儿是对双胞胎,今年三岁,取名何兰兰,何菊菊。
母女四人住在95号四合院西跨院,有三间私产房,其中两间是危房,不能住人。
好在,院前还有三分空地,可以种些粮食。
再加上,这年头孩子随母亲落户,也幸好刘秀华的户口在农村,家里还分了点儿自留地。
这两年,刘秀华的娘家每年也会送些粮食过来。
刘秀华看孩子的同时,也会在街道接一点儿糊火柴盒子之类的零工,补贴家用。
就这样,母女四人相依为命,倒也没饿死。
可就这样的家庭条件,养活三个孩子已经很困难了,哪儿还有余粮再收养一个孩子?
刘秀华下意识的就想拒绝,可当她看到站在八仙桌前,小脸冻得通红,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满脸期待’的看着自己的何建设时。
她心中一软,犹豫再三,拒绝的话,终究是没说出口。
多么可怜的孩子啊!
刚没了爹妈,转手就被亲哥哥当众送养。
这么冷的天儿,都冻成啥样了!
可惜。
孩子!
不是我不愿意收养你,是我没能力啊!
我怕养不活你!
何刘氏心里轻叹了一口气,既没同意,也没拒绝。
毕竟是个活人,如果何刘氏铁了心不愿意收养,易中海也不好把这孩子硬塞给人家。
看到何刘氏没回应,易中海只好把目光又转向了其他人,先看看院子里有没有人愿意收养何建设。
实在不行,那就只能想办法逼何寡妇就范了!
院子里一百多号人,二十多户人家,议论纷纷,却没有一个人主动表态要收养何建设。
二大妈:“我家三个小子全靠老刘一个人挣钱养活,实在没有余粮再多养一个孩子了。”
三大妈:“谁说不是呢,不管咋说你家老刘挣得比我家老阎还多,我们家都快揭不开锅了。”
许富贵媳妇儿看着一大妈孙菊花:“他一大妈,要我说咱们院里也就老易挣得最多,负担还最小,实在不行,这孩子就你家养了吧。”
听到这话,一大妈孙菊花心里一动,可当她看到易中海那副阴沉沉的眼神时,终究是没敢搭茬。
一大妈没搭茬,贾张氏却坐不住了。
正因为易中海是个绝户,没有儿子,她家贾东旭才能指望的上易中海这个师父帮衬。
要是易中海真把这个野种收养了,以后还会贴补他们老贾家吗?
“大茂妈,你说这话,我就不爱听了。”贾张氏剜了许富贵媳妇儿一眼,没好气的说道:“这小子可是何大清的野种,何大清是个啥德行,谁不知道?一大爷要是收养了他,万一以后养个白眼狼,你负责吗?”
许富贵媳妇儿:“贾张氏,又没让你家收养,你急啥?你不会是怕老易养了这孩子,不管你家东旭了吧?”
贾张氏被戳到了痛处,顿时就急眼了,骂骂咧咧的就和许富贵媳妇儿对骂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