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看着她,连连道谢,局促的道:“三婶,我没有袋子装粮食。”
她们能跑出来就算不错了,家里的东西她们的奶奶,像是防贼一样的防着他们。
他们家的一针一线都是留给弟弟的,她奶早就说过,丫头片子,最大的作用就是给弟弟换媳妇。
一个丫头片子不够,两个总是能换到一个媳妇。
村长对着杨氏道:“你去腾一个布袋子给孩子们装粮食。”
他说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好的粮食就要兑现。
曹家给了第一份,他这个村长家就给第二份、
曹三婶,捧了满满的三大捧粮食放到布袋子里。
她只能这样帮衬一下两个孩子,再多,别人肯定会不高兴。
到时候,好心办坏事就不好了。
有村长看着,那些人也不好不给她们粮食,不过他们还是耍了一个心眼。
冯氏对着二丫道:“来,你过来捧一捧粮食。”
一句话,像是一个开关,让大伙都豁然开朗,其他人家也有样学样。
别人见到村长难看的脸色,到底没好意思让二丫来捧粮食,不过也实在不舍得给他们太多,换了大丫自个来捧粮食。
一群没出息的东西,都像他们这样,赵旭那时候,就不该把土匪寨子里的银钱拿出来分给大家。
再次感叹,不愧是他们赵家的子孙,心胸宽广。
“行了,行了,你们快点把粮食给了,咱们快点上路。”村长背着手走了,眼不见心不烦。
给过粮食的人家都跟着村长的身后走了,只留了杨氏在这里看着,省得没人压着,俩丫头被欺负。
粮食找到,虽然舍了一捧粮食出去,不过大家还是高兴得,粮食既然已经给出去,倒也没在为难两个丫头。
赵旭带着秦加楼和曹大壮几个男孩子,把盖在草丛里的板车和马车箱翻出来,几人合力把板车推到官道上。
粮食和锅碗瓢盆那些家伙什,或挂或堆放在板车上,留下足够的位置坐人就成。
骡车上多了汤宝顺,倒是显得拥挤了一些,钱小江主动让出位置,“小舅舅,你坐在这里。”
钱小江坐在骡车上也是可以,他担心虚弱的汤宝顺被挤得不舒服,这才主动下车跟着大伙一起步行。
对于他的决定,没有人多管,就连钱小鱼也没有心疼,从这次青阳城之行,她已经改变了想法。
不论男女,身逢乱世,确实要利用一切机会锻炼身体,否则,很可能成为别人的盘中餐。
倒是汤宝顺不好意思起来,他道:“小江你还是上来坐着吧!咱们挤挤。”
他没有说,自个下去走路的废话。
钱小鱼:“没事,让他锻炼身体,马车上还可以坐人呢!”
路上的流民们确实比之前多了许多。
他们有成群结队相伴而行,也有人独自行动。
他们老远就能看见花井村,这支人数众多的队伍,看着队伍里每辆手推车上都有满当当的粮食,羡慕不已。
有些人想要动小心思,一转眼,看到外围那些手里拿着大刀的青壮汉子们,组成的巡逻队,赶紧低下头,掩去眼里的贪婪。
若是寻常的逃荒队伍,他们倒也不怕,可这个村里的人,居然有刀。
而且,这些人看着,各个都有精神,一看就是吃饱喝足,浑身都是力气的人。
“天啊!你们看,那是不是狼?”最震撼他们的还是悠哉悠哉走在前头的一大一小,黑、白两头狼。
他话出口,立刻有人反驳道:“不可能吧!我觉得那是狗,狼怎么可能会给人带路!”
大伙都在猜测,这究竟是狼还是狗。
一连走过好几波人都没有什么风浪,村里人紧绷着的心,突然就放松了下来。
为了不让狗蛋奶那些人跟上,村长可是不带休息的让大伙走了几十里路。
一直走到月亮西斜,才来到这个叫柳树沟的地方,赵旭汇报给村长,大伙这才在村长的一声令下,停下休息。
大伙几天没有赶路,今儿走了一天一夜,只觉小腿肚子酸胀的难受,拆开绑腿的布条,腿都有点肿了,肯定得好几天才能好。
赵旭跟曹三婶和钱小鱼报备一声,点着火把带着秦加楼和赵正几个青壮,准备去山谷接他外公外婆。
汤宝顺惊讶地问:“你说你们要去接谁?”
那不是骗他的话吗?怎么当真去接人?上哪接去!
觉得他可能喝水喝少了,影响到脑袋了,没理他径直朝着山谷走去,只留汤宝顺在原地哇哇大叫。
转头看见钱小鱼,想起她是和赵旭一起说起他爹娘,问:“他真的是接我爹娘?”
诧异地看向他,怪不得听说接他爹娘时,表现的那么平淡,原来是压根不相信他们说得话。
“等上两个时辰,你就知道了。”话说完,也不管他,帮着曹三婶一起收拾地上的杂草。
还是曹三婶看不得汤宝顺可怜巴巴的样子,跟他说:“旭哥儿和小鱼说出口的话,定然不会哄骗你。”
她了解两个孩子不会拿这种事开玩笑,这也不能怪汤宝顺。
柳树沟和青阳城可是差了三十多里地,她也很好奇,俩孩子怎么知道,汤家二老在这山谷里呢。
虽然好奇,但她懂得分寸,孩子们想说自然会说,不想说,她何必去讨嫌。
“咦!这孩子怎么哭上了?”一抬头就见汤宝顺的眼泪哗啦啦地流。
他着实没有想到,爹娘还会活着,难以想象这段时间二老是怎么活下来的。
没有水,没有吃食的日子,得有多难熬。
时间在其他人忙碌和汤宝顺焦急地等待中流逝。
大约两个时辰过去,曹三婶已经把饭菜都做好时,赵旭几人背着两位老人渐渐走近。
村长已经跟村子里的人交代过,赵旭会带他舅爷舅奶一起逃荒,众人对此表示无所谓,只要不拖累他们的进度,带几个人都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