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来自网红直播团队。他们用无人机撒人造金叶拍摄时,沈芳的雪梨汤里落进塑料亮片。夏琳将污染叶片制成生态警示画,颜料中混入的感光材料在夜间显现出星空图。
转折发生在雨夜。穿香云纱的女人打开翡翠镯子,投射出全息教程——1955年的街道清扫员正用梧桐叶编成消音地垫。次日清晨,所有商铺门口都铺上了落叶隔音毯。
第四幕:暗夜光弦
变电站检修那晚,立体菜园的萤火虫灯再度亮起。唐明远的老式相机突然自动过片,拍下光轨绘成的古琴减字谱。林建国按谱拨动书屋风铃,竟奏出周晓宁师傅生前最爱的《流水》片段。
陆川发现光轨数据与织机故障波形吻合,夏琳用激光笔在空中勾出三维琴弦。当周晓宁将断线抛向光阵时,棉线突然自主穿梭编织,在虚空织出半匹印着星图的布料。
子夜时分,所有电子设备恢复供电。陈立秋的收音机里传出陌生又熟悉的哼唱,穿香云纱的女人轻声道:"这是当年纺织女工的摇篮曲。"
第五幕:秋声档案
夏琳将百年街声浓缩进蓝染布芯片时,立体菜园的水雾奏响了《梧桐夜雨》。周晓宁的新作「秋声缎」在展架上流动着深浅不一的褐,指尖拂过便响起对应的自然声响。陆川的传感器网络捕捉到穿香云纱女人的脚步声,频谱分析显示与1955年档案录音完全重合。
剪彩仪式上,唐明远按下老相机快门。闪光灯亮起的刹那,所有人看见虚空中浮现出历代街坊的声波影像。穿香云纱的女人第一次露出笑容,翡翠镯子里的星图与「秋声缎」完美重叠。首片枫叶飘进豆浆坊时,立体菜园的传感器开始自动录制秋声。陈立秋的收音机天线改造成声波收集器,林建国的旧书页间长出能录音的荧光苔藓。周晓宁知道,当冬雪覆盖梧桐街时,这些声纹会在经纬线间继续生长。
穿香云纱的女人留下个桐木匣,里面装着用声波蚀刻的翡翠片。陆川在晨雾中调试监听设备,听见六十年前的织机声正与今日的滴灌系统合奏新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