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寒潭回响
早春的寒潭褪去了冰甲,水面倒映着新能源电池工厂的银白色屋顶。陈风站在总控室里,看着巨型机械臂将 "寒潭芯" 电池装入集装箱,突然听见检测系统发出蜂鸣 —— 第 37 批次电池的能量密度波动超过标准值 0.8%。
"陈总,是永磁矿的杂质含量波动。" 张工指着光谱分析图,"新开采的矿脉深度增加 20 米后,钛元素比例出现细微变化。"
陈风摸出吊坠,光雾在数据屏上勾勒出矿脉的分子模型。当光雾扫过杂质区域时,矿脉表面的齿轮纹路突然变得模糊 —— 这是空间系统发出的资源共振紊乱警告。"启动寒潭水的动态配比系统," 他想起父亲图纸上的水质调节装置,"把淬火池的水温波动控制在 0.1℃以内。"
生产线的危机尚未解除,柳如烟的紧急视频会议又接入进来。她身后的日内瓦机场大厅人来人往,手中挥舞着刚收到的欧盟贸易文件:"陈风,他们以 " 电池回收技术不达标 " 为由,暂缓了通关许可。"
"是黑狼重工的小动作。" 陈风看着屏幕上的回收标准细则,突然想起空间系统新解锁的 "闭环生态" 模块,"告诉欧盟委员会,我们的电池外壳采用寒潭水淬火的可降解合金,回收利用率能达到 98%。"
姜雪的安保报告同时传来:"在汉堡港发现伪装成救援船的探测艇,船身涂装属于黑狼重工的子公司。" 她的手指划过监控截图,"他们想窃取电池的回收技术。"
深夜的实验室里,陈风与苏雨涵蹲在电池拆解台前。当手术刀划开电池外壳,泛着蓝光的电解液中竟漂浮着细小的冰晶 —— 那是寒潭水与永磁矿结合产生的独特物质。"苏雨涵," 他突然想起空间系统的 "物质共鸣" 提示,"把这种冰晶的生长周期写入回收协议,让每个电池都带着寒潭的 " 指纹 "。"
欧盟的技术听证会在布鲁塞尔召开,陈风团队带着完整的生态闭环方案登场。柳如烟的演示文稿从寒潭的智能开采开始,到电池生产中的水质循环利用,再到退役电池的冰晶回收技术,每一页都配有区块链存证的实时画面。
"我们不仅制造电池,更在构建一个与自然共振的工业生态。" 陈风举起透明的回收电池模型,内部的冰晶网络在灯光下折射出寒潭水的波光,"当电池完成使命,它会化作滋养寒潭的矿物质,就像落叶回归山林。"
这番发言让欧盟的技术委员们频频点头,当他们看到寒潭边新落成的电池回收基地,那些将退役电池转化为山林肥料的智能设备,终于露出了认可的微笑。会后,欧盟环境专员主动握住陈风的手:"这才是真正的绿色科技。"
产能问题在老周的工作室迎来突破。老人盯着父亲遗留的齿轮模具,突然用放大镜对准电池外壳的散热孔:"你爸当年在农机站试过雪花状散热纹,说能让金属疲劳度降低 15%。" 他在废纸上画出的纹路,竟与空间系统推荐的优化方案完全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