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消失的时间线
2015年5月5日,汕尾市公安局技术科的LED屏上跳动着一串数字。王法医指着监控截图:"林队,这个人入住的时间是4月27日中午12点17分,登记姓名是叶飞,身份证号也吻合。"
画面里的男人戴着鸭舌帽,穿着深色外套,低头在前台登记。林朝阳盯着他下垂的眼角——那正是洪某手机里合照中的男人。
"他说自己在重庆照顾父亲,"小张攥着宾馆入住记录,"但这里离案发地只有800米,步行十分钟就能到洪某的出租屋。"
宾馆走廊的监控显示,27日凌晨2点03分,叶飞穿着同款外套走出房间,怀里似乎揣着什么东西。2点15分,他返回房间,步伐急促,外套下摆沾着可疑的泥点。
"凌晨4点07分,他再次外出,"王法医切换画面,"这次直到5点12分才回来,手里多了个黑色塑料袋。7点05分退房,乘坐出租车离开。"
林朝阳皱眉:"黑色塑料袋里装的什么?"
"调取了出租车GPS,"小张说,"他去了长途汽车站,8点12分坐上前往重庆的大巴。塑料袋可能装着凶器或物证,但没找到监控记录。"
暴雨冲刷着监控屏幕,林朝阳反复播放27日凌晨2点的画面。在洪某住所楼下的巷口,一个模糊的身影突然出现,抬头看向二楼窗户,停留约三分钟后离开。
"身高175左右,微胖,"小张对比叶飞的体检报告,"和叶飞的数据吻合。而且他穿的运动鞋纹路......"
"和现场的泥土足迹一致。"林朝阳接过话头。他调出技术科的足迹分析报告:鞋底花纹为波浪形,磨损集中在前掌,与叶飞在重庆家中的旧鞋磨损程度一致。
"但他第一次外出只离开了12分钟,"王法医提出疑问,"从宾馆到洪某家往返需要八分钟,剩下的四分钟够作案吗?"
"可能只是踩点。"林朝阳站起身,"真正的作案时间是凌晨4点那次,他有近一小时的空白期。"
洪某的微信聊天记录里,叶飞的对话框被置顶。最新的消息停留在4月26日:"我买了车,带着15万来娶你,明天就到。"洪某的回复是:"别来了,我有新男朋友了。"
"15万现金,"小张吹了声口哨,"洪某估计没想到他真的会来。"
林朝阳滑动屏幕,看到更早的对话:叶飞发送了离婚协议书照片,房产证过户证明,甚至一张"永不吸毒"的承诺书。洪某则偶尔回复"乖等你",更多时候是转账记录——5000、、3000,备注"买烟交房租"。
"他把自己活成了洪某的提款机,"林朝阳喃喃自语,"直到弹尽粮绝,被一脚踢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