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两人收到了法院寄来的廉政教育基地参观邀请函。在陈列厅里,朱霞停在 “家庭助廉” 板块前,盯着展板上 “一人不廉,全家不圆” 的标语出现。陈志向察觉到她的异样,轻轻握住她的手:“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我们都一起面对。” 这句话像一颗定心丸,让朱霞想起婚礼上他说的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
深秋的某个傍晚,两人手牵手走在小区的银杏道上。金黄的落叶踩在脚下沙沙作响,朱霞忽然指着前方笑出声:“你看那对老夫妻。” 只见一对银发老人互相搀扶着,老爷爷正小心翼翼地帮老奶奶把围巾系紧。陈志向望着他们的背影,忽然握紧了朱霞的手:“等我们老了,也要这样。” 朱霞抬头看他,发现他鬓角已有些许白发,却比年轻时更显温柔。
回到家时,邮箱里躺着一封匿名信。陈志向警惕地拆开,里面掉出一张照片 —— 那是当年杨富强伪造的 “亲密照”,背面用红笔写着 “贱人” 两个字。朱霞脸色一白,下意识往陈志向身后躲。他却轻笑一声,将照片扔进垃圾桶:“有些人,连做个合格的恶人都不配。” 说完,他转身抱住朱霞,在她耳边轻声说:“你才是我生命里最干净、最珍贵的存在。”
窗外,暮色渐浓,万家灯火次第亮起。这个曾经充满阴谋与算计的城市,此刻正温柔地包裹着两个劫后余生的灵魂。他们知道,未来或许还会有风雨,但只要彼此相伴,便无所畏惧。毕竟,在经历过黑暗之后,他们早已成为对方心中最明亮的光。
平静的生活总是短暂,陈志向和朱霞的婚后岁月在经历杨富强案件后,虽然重归安宁,却在某个暴雨倾盆的夜晚被打破。
那天陈志向刚结束派出所的加班,暴雨如注,他撑起伞快步走向停车场,却在拐角处瞥见一道鬼鬼祟祟的身影。借着路灯昏黄的光,他认出那是曾与杨富强勾结的开发商李某的手下。那人见陈志向注意到自己,立刻转身钻进雨幕中消失不见。陈志向皱眉掏出手机,给局里值班的同事发了条消息:“留意近期李某动向。”
回到家时,朱霞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茶几上摆着温热的姜茶。
“怎么淋成这样?” 朱霞慌忙起身拿毛巾,却发现陈志向脸色凝重。
“可能有麻烦了。” 陈志向接过姜茶一饮而尽,指尖因寒意微微发颤,“今天我看到杨富强的旧部了,恐怕背后还有人没清干净。”
那一晚,陈志向在床上辗转难眠,脑海中不断回想起杨富强案件审理时,李某在法庭上那阴鸷的眼神。他轻轻起身,打开书房电脑,调出当年土地纠纷的档案重新梳理。屏幕蓝光映着他紧锁的眉头,忽然发现一份标注着 “废弃厂房改造项目” 的文件里,杨富强的审批签名旁,还有一个模糊的落款 ——“刘贤杰”。这个名字让他心头一震。
与此同时,朱霞在卧室里也辗转反侧。她摸出枕头下的手机,鬼使神差地翻开通讯录里那个早已拉黑的号码 —— 那是她前夫的电话。离婚后对方虽未再纠缠,但今天整理衣柜时,她发现一件旧外套口袋里还装着当年杨富强塞给她的那张银行卡回执单。指尖摩挲着纸角,她忽然想起庭审当天,李某坐在被告席上,目光曾死死盯着她和陈志向交握的手。
第二天清晨,陈志向刚到派出所,就接到线人消息:“有人在城西废弃厂房交易,疑似在进行毒品交易。”
陈志向立刻带队前往,却在现场发现几个眼熟的面孔 —— 正是当年给杨富贵当马仔的混混。突击检查中,警方在厂房夹层搜出少量毒品和一本记账本,其中一页用铅笔写着 “土管所致谢费”,金额赫然与杨富强受贿案中的某笔款项吻合。
“看来他们想重启当年的利益链。” 陈志向捏着记账本,眼中闪过冷光。他突然想起昨晚查到的 “刘贤杰”,立刻让同事调取此人资料,他要详细的查查这个人。
就在这时,手机响起,是朱霞的来电,陈志向连忙接了起来,电话那头很快传来朱霞的声音:“志向,我今天去银行办业务,发现有人在跟踪我。” 她的声音带着颤抖,“那个人…… 好像是前夫的朋友。”
陈志向握着手机的手骤然收紧:“你现在立刻赶去派出所,路上别回头,我让人在门口接你。”
挂掉电话,陈志向望向窗外阴沉的天空,意识到这场与黑暗势力的博弈,远未结束。也许杨富强只是冰山一角,背后那张利益网,正试图用更隐蔽的方式卷土重来。
中午时分,朱霞在民警护送下抵达派出所。她攥着陈志向的手,将包里的回执单递过去,焦急的说道:“今天整理东西时发现的,会不会…… 和现在的事有关?”
陈志向接过纸张,目光落在落款日期上 —— 正是杨富强案发前一周。他突然想起什么,翻开记账本查看,果然在同一日期栏看到 “朱姐封口费” 的字样,金额与回执单上的十万元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