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皱眉道:“那么,我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如果不是战争,那我还能做什么?还是留在南郑县比较好。”
杨松连连摇头:“张司令误会了!”
“怎么说?”张卫问。
杨松说道:“在外面作战,主帅可以自行决定,不能擅自行动。你的级别高过杨毅,所以他必须服从你。到了那里,再看情形而定是否战。到了那个时候,你就可以出战了,战争瞬息万变。”
顿了顿,他说:“但是我要警告你,到了这里,你可要当心。如果你能赢,那你就在这里等着。”
张卫嘿嘿一笑,一巴掌打在杨松的肩膀上。老师真是了不起啊!我会记住你的。那我先走了!”
杨松连忙劝道:“张先生稍安勿躁,您先别急着回去。若不是晚上或明天一早,师傅定会疑心。”
“明白了!”
张卫点了下头,就匆匆离开了。
杨松望着张卫离去的背影,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很是开心。这一趟,他不仅将庞统交给他的事情做得很好,而且还结识了张卫,可谓一举两得。
傍晚,传来一个消息,说张卫得了张鲁的首肯,领兵向北方的斜谷关进发。庞统得知此事,当天晚上就带着一箱子的金子和宝石到杨松家里。杨松接过宝物,自然是高兴坏了。这点小事,就能讨好张卫,还能得到两箱子宝物,实在是太划算了。
第二日上午,在南郑县的南边,郭正和两个人在一起。
阎圃骑着一匹骏马,从昨日起,他就已经出发,向着米仓山而去。这一次,他没有再往前走,在这里休息了一晚。天一亮,他就继续赶路。正走着,后方忽然响起了密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阎圃勒马停步,向后望去。
“大人!谋士!”
一道声音从远方传来。没过多久,追兵赶到阎圃面前,他勒住缰绳,喘着粗气说道:“参谋,有重要消息!昨日黄昏时分,张卫率领一支精兵,从南郑出发,直向北方的斜谷关而来!”
阎圃顿时面色一沉,赶紧问道:“什么情况?”
他跟着张鲁时间不短,对于张鲁的性子,张卫的为人,自然是清楚得很。张卫没有参加过战争,生性高傲,一心只为建功立业。这一次,他率领大军向北,很有可能会对张绣发起进攻。不过,以张卫的实力,想要做到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人回道:“张卫在谋士走后不久,就到了师君那里,说是要坐镇,不会发动攻击。师君信以为真,终于答应了。然后张卫就带着他的部队匆匆离开了。”
“不好,是陷阱!”
阎圃神色一动,顿时意识到杨松已经布置好了陷阱。杨松让阎圃先走,然后怂恿张卫出手。没有人阻止张鲁,在杨松的怂恿下,张鲁很容易就被说动了。最要命的是,张卫口口声声说自己不会出手,张鲁根本没有阻拦的道理。
这么一想,阎圃当即调转了方向,当机立断道:“出发!速速回南郑!”
那人一愣:“你也要走?”
“快!”
阎圃咬着牙说道,“如果我们不走的话,说不定汉中真的要让张绣给占领了。米仓山是小事,张绣却是万万不能耽搁的。
“明白了!”
那人二话不说,直接同意了。
“驾!”一声轻喝传来。
阎圃猛一挥马鞭,马儿嘶鸣如离弦之箭,疾奔而至。其他人紧随其后。
这一路走来,他没有片刻的停留,连午饭都没有吃一口,更没有歇息过。到了中午,马累得气喘吁吁。马匹显然承受不住长时间的快速奔跑。
阎圃在将至南郑时,又匆匆上马,一刻也不耽误地再次上路。傍晚时分,阎圃总算是返回了南郑。
此时的阎圃浑身上下都是疲倦,一整天的奔跑,让他这种非骑士非将军的双腿都有些发麻,甚至连两条腿上的皮肉都有些擦伤。不过此时他哪里还顾得上那么多,他的心思全都放在了北面斜谷道的战事上,担心张绣的军队会在斜谷关被攻破,然后大举北上。
阎圃骑马来到了北城,直奔郡守府而去。刚一落地,他的双脚就失去了力量,整个人摔倒在地。
“军师!”王冲心中一动,立即叫道。
守门的人认得他,忙过来将人搀扶起来,一副担心的模样,“你这是为何?”
阎圃气喘吁吁地命令道:“你赶紧通知师君,就说阎圃有事要找你。”
“是!”
守卫不敢怠慢,连忙去通知。
阎圃缓缓起身,艰难地朝城主府的大堂而去。过了片刻,老人走了进来,对他说:“军师爷现在会客,说是有什么事情,明日再谈。”
阎圃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他这次来汉中,可谓是心急火燎,可是张鲁却连面都不肯见。
阎圃忍着怒气,道:“大人找的是什么人?”
“左慈。”
“嗯。”
阎圃双眼一眯,低声道:“左慈是张绣封为张绣的大弟子,也是他的弟子。他为何会出现在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