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除夕夜,李伟一家再次团聚,与去年相比,家中多了个不懂规矩的小翠,而且今年李伟确实富得流油。
十万贯到手,相当于实现财务自由,再也不必为生计发愁。
回想从前在现代时,这么多钱对他来说只能靠彩票碰运气,而如今在这个明朝,仅仅一年时间,他就真的做到了,不禁感慨万千。
在这个贫瘠的时代,即便手握重金,也难以寻觅到多少值得享受之物。
比如他这般富裕了,也只能在家中摆弄一个烧蜂窝煤的小炉子来抵御寒冷,这东西还是他儿时在乡下才能见到的,当他穿越回来时,老家很多地方都已经装上了空调。
尽管没有集中供暖,但用燃气或电力取暖也是可行的。
而今,他虽坐拥几千万资产的富翁,生活水准竟不及后世的乡村人家。
他一直计划发展工业、投入研发,为的是提升生活品质,但如今他已经决定放弃这个念头。
只要丞相安稳无事,家人开开心心,这样也挺好。
“小青,过来坐这儿!”
李伟指着身旁的位置示意她坐下,小青稍作迟疑,李伟随即伸手把她拉了过来。
两人并肩而坐,来福等人按序行礼送上祝福。
李伟笑意盈盈地点头回应,还给大家准备了红包。
接过红包后,众人皆面露喜色,连一贯噘嘴的小翠嘴角也扬起笑意。
李伟像往常一样说了些鼓励的话,回望这一年,他在外征战大半年,家里的事务多由这些人操持,特别是来福,商会的事情如今全靠他。
说完这些话,他就招呼大家开始用餐。
今年的年夜饭比去年更为丰盛,毕竟手里有钱,过年自然要讲究些排场。
饭毕,来福和阿布出门燃放烟花,李伟则陪着小青与两个丫头等候。
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声响,一道道火光直冲云霄,在夜幕中绽放,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李伟与小青依偎在一起,仰望天上的焰火,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年后我找个吉利日子,咱们就把婚事办了吧。"
李伟轻声对小青耳语。
小青身子微微一震,转头凝视着他,眼神复杂。
“这件事不必着急,能留在老爷身边,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小青温婉地说。
李伟略感诧异,笑着说道:“傻瓜,这事怎能不急呢,你放心,我会安排妥当的。"
如今不是后世那样的开放年代,那时可以谈爱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成问题,但现在可不行。
他早先已经占有了小青的身子,这样做已经有些不妥,又怎能不尽快给她一个正式的身份呢。
即便他对古时的规矩所知有限,但也清楚在这个年代,对于女子而言,名分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因此年后这件事必须尽早处理。
然而,小青似乎对此毫不在意,只是笑着敷衍了他的话,转过脸去看那绚烂的焰火。
李伟没有再回头,而是凝视着她秀美的脸庞,透过她清澈的眼眸,欣赏着倒映其中的璀璨光芒。
焰火燃尽后,来福阿布回到前院,小月和小翠又一次被李伟用各种借口支走,随后他便拉着小青回房研究成语词汇。
正所谓温故而知新,旧的需要反复练习,新的也要勤加学习。
夜色愈深,京城的嘈杂渐渐平息……
情节转折我得慢慢构思,大家别着急。
(本章完)
------------
洪武十四年正月初一,天未亮,午门外早已聚集了众多官员,穿着各式颜色的官服——红的、蓝的、绿的……李伟便是那抹不起眼的绿色。
四品以上穿红色官服,五品以下蓝色,他身为九品,只能披上一点绿色。
许久过去,钟鼓声从皇宫深处传来,宫门徐徐开启,在鞭炮的指引下,亲军率先入内,接着是皇帝身边的近臣翰林及内阁成员。
随后是功勋贵族——公侯伯。
紧接而来的是真正的权力核心:五军都督府和六部官员分别从左右掖门进入,后面的小官们亦随之而行。
李伟排在队伍最后,静静等候。
他很享受这样的位置,这种靠后的站位正是成绩垫底的学生们的首选,而他现在正是个官场中的“差生”。
大臣们依次入殿,重臣入座,小官们留在外头,随着鼓乐鞭炮的节奏跪拜高呼。
接下来便是等着朱元璋与礼部那些老臣子们发表冗长的讲话。
庆幸的是,这次他在殿外,只需耐心等待,无需聆听他们的絮叨。
不过这室外的寒冷真是刺骨!
随着时间推移,晨光初现,太阳升高,气温才稍有回暖。
当正午时分,朝贺仪式结束,众人再次齐声高呼,待朱元璋先行离去后,众臣才起身前往谨身殿。
李伟也有自己的职责,即与教坊司的人汇合,准备开始演出。
谨身殿中,群臣各自归位,片刻之后,朱元璋自后殿走出。
又是一番礼仪之后,终于落座开宴。
这次朱元璋的座位旁边换上了新人,因为李善长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