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一下就是两天,第三天金财财骑车去上班的时候,依旧在下。
这个时候的雨具比如雨伞雨衣胶鞋都需要工业券购买,很多人家没有,都是顶个面袋子之类的东西出门。反正是小雨,衣服湿了就湿了吧,一会儿就干了。
到了单位,一些家比较远的同志不是湿了头发就是湿了衣服,虽然是小雨,一直下也足以打湿衣物了。
金财财来到办公室,苏国英的半边身子也淋湿了。
“嗐,骑车打伞真是不成,一有风就完蛋。”得亏是夏天,不然还得感冒。
“天气预报怎么说?”周岳问。
“北京日报说《京津冀普降甘霖 京郊公社水稻丰收在望》,接下来几天一直有雨。”陈睿放下报纸,“要都是小雨还好。”
“哈哈哈,咱们是小雨,别处可不一定,你看人民日报:《多国出现大规模降雨 暴雨成灾损失惨重》,这帝国主义这段时间可不好过。”
苏国英也看了一眼自己桌上的报纸,笑的哈哈的。
大家情绪都很不错,汤启铭走进来,笑呵呵地说,“同志们在聊什么呢?”
“聊帝国主义被正义的洪水淹没呢。”
周岳说了句俏皮话,汤司长哈哈也笑了起来。
“咳咳,说正事,咱们司前一阵的工作完成的非常好,下面的时间也不能掉链子,每个人都给我打起精神,各自写一篇报告,谈一下对于工作的计划和建议,周五交给我。”
国家现在各种物资都紧缺,能找出适合出口的产品实在不容易,但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就此放弃。
干工作就是要迎难而上。
一穷二白的国家,初期的艰难不是后世人可以想象,想要重现东方大国的辉煌,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金财财来到资料室,“沈老师,我来找一下前几年的国外杂志。”
“在E0392号架子那边。”沈浓记性很好,是资料室的人形目录检索。
找到放着两三年内的杂志的架子,金财财借了厚厚一摞,开始查看。
出口光靠附加值低的产品,没有什么前途和不可替代性,就比如刺绣和丝绸,即便其他地方有同类商品,但品质最优秀的,还得是华夏。
如果能够拥有拳头产品,那么就算品种单一,只能暂时创汇,也会给国家带来利益。
金财财初步想了几个方面,比如霓虹已经研发出来的电饭煲,其实国内已经有条件仿制,还有制作最简单的电子计算器,或者制作太阳能光伏板……这些都是可行的。
这些方面的技术和发明其实已经成熟和出现,需要的只是做出来。
或许国内已经有地方在做了,只是在即将成功的时候,消失在那一场风暴里。
她觉得,还是要联络一下老同学。
陆炜认识的人比较多,联络一下这位班长吧。
“陆炜?你还是第一次问我要同学电话呢。”吴砚虽然看起来冷清,但是跟班里同学的关系其实还行,都能说得上话。
陆炜对她的电话也很惊讶,“小金同学,怎么想起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