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吾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格物致知,富民强国。”
“知识就是力量。”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目前人力物力都匮乏,只能做到如此程度。
周怀民又站在了熟悉的讲台上,他看着眼前这一切,虽是简陋,但非常欣慰。
引着学生按照个头从低到高依次坐好,周怀民朗声说道:“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周怀民指着最前面的一个学生,“你说。”
这学童,看着有六七岁,穿着一件发黑的破面棉袄,小声说道:“你……你是东家。”
旁边有几个男孩捂嘴偷笑。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阿毛。”这是谭铁匠的孙子。
周怀民笑了笑,对众学童道:“从今天起,你们就正式成为一名学生,开始读书写字。我呢,叫周怀民。”转身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禹叔几人都在旁边站着,看着周怀民拿着粉笔,哒哒哒的写字。
“这比族中的私塾里,用朱笔在木板上书写示范好用,真是好东西。”禹廷璋用手摸了摸黑板,心中暗道。
张国栋伸手取来一个粉笔,掰断递给禹叔,自己细细研究。这就是用石灰而制。
周怀民道:“在这学堂里,我不是东家,也不是你们的叔兄,你们都称我们为先生,这是礼节,明白了吗?”
下面学生点头称是。
周怀民又道:“如果你们明白了,就要大声说,明白。再来一遍,你们明白了吗?”
“明白。”
“大声点,喊出来,你们明白了吗?”
“明白!”稚嫩的童声在空荡的教室中回响。众孩童喊完,部分胆大好玩的男孩,开心的笑起来。
“一会我介绍你们的先生,你们要站立对先生鞠躬敬礼,并回:先生好,以示尊重,明白了吗?”
“明白!”
“这是你们的蒙学先生,禹先生。”说完,禹廷璋走到讲台前。
众学生哗啦啦站起起来,躬身喊道:“先生好!”
《学堂论》的拜师和礼节结合了古今,并非完全按照后世的经验,而是周怀民对教学的个人理解,基于当前,略有简化和改变。
于是禹廷璋也回道:“学生们好。”
“这是你们的算学先生,张先生。”说完,张国栋走上前,互相敬礼。
“我是你们的格学先生,周先生。”互相敬礼完之后,周怀民见学生们还在傻站着,忙道:“好了,可以坐下了。”
《学堂论》规定,入学第一课,即为格学先生的课,须和学生讲开学三问。
“学生们,我且问你们,你们知道打雷为什么会下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