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 第21章 入学三问

第21章 入学三问

“只能说距离答案更近了一层,尚不是冬夏的本因。”

允贞听出来了,周怀民肯定了地是圆的。忙问道:“民哥,这地难道真是圆的?”

“正德十四年,日斯巴尼亚国人从家乡乘船一路向西驶去,一年后到达吕宋,沿着新航路继续向西,又回到了家乡。”周怀民用手画了一个圆。

允贞手轻遮嘴,受到惊吓。心里暗想,这民哥必不会骗我的,那就是我本是井底之蛙而不自知?

禹廷璋和女儿一样的想法,只是养气功夫深厚,并未大惊小怪,他反问道:“如果是这样,为啥我们会站在地上而不会掉下来?这高山为何不倾倒?”

众孩童见几个先生讨论的有趣,也大声道:“河里的水也不会倒流下来。”

周怀民摇头:“我也不懂。孩子们,所以你们才要读书,你们说,读书是为了什么?”

“我爹说,读书是为了中进士,当大官!”

“我娘说,读书是为了不让先生你生气。”

“读书可以和允贞姐姐一样,当主事做工能赚三两银子。”一女孩大声道。

“哈哈。”周怀民被一众童言无忌逗笑,看了看已坐在教室后面旁听的允贞,允贞忙侧脸看向窗外,窗外已飘起细小的雪花。

同在后面落座旁听的禹叔和张国栋,也是摇头大笑。

“你们爹娘说的都没错,但先生我,更想知道你们自己是怎么想的。阿毛,你来说。”阿毛又被点名。

阿毛起立回道:“我不知道。”

周怀民示意他坐下,问道:“你们自己谁知道?”

众孩童皆摇头,唯有一人站起说道:“先生,我是觉得读书是为了圣贤的道理。”这学生看着有十岁出头,虽不识字,但已有一些自己的讲解。

禹叔正要捋须满意颔首,却听周怀民道:“那也未必,有许多人,读书万卷也未必知晓圣贤道理,而目不识丁之人也多有忠义之士。”

允贞倒是想真的知道这个答案,捋了捋头发,“民哥,你说读书是为了什么?”

众孩童也不知道,只想听这位生活先生回答。

“我认为,读书的目的,正是为了找到刚才三个问题的答案。”

“我不懂。”允贞摇了摇头。

“读书当然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如何不懂?”禹廷璋不同意周怀民的说法,但也不好反对,只对女儿喝道。

周怀民知道禹廷璋其实是和自己说,便问道:“禹叔,你说至圣先师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自先秦以来,已历秦汉晋唐宋元明两千余年,为何今日仍是饥民不能果腹,荼毒中原,致使你三人丧亲之痛,背井离乡到这山沟里暂求温饱?”

“这……”三人均无言以对,勾起不愿回想之事,不觉面有悲色。

“这是因为,这至圣先师的学问,都被后人理解错了!”周怀民指着面前这群孩子,“你瞧瞧他们,本是天真烂漫的孩童,这么小就要为了吃一口饱饭去做饭,去洗衣,去背柴,被卖为义女义子。这就是圣贤之道?”

“百姓日日担忧流贼焚杀,更怕土寇劫掠,春夏旱蝗瘟疫,秋冬苛捐杂税,这就是口口声称的治国平天下?”

“举目看去,人人皆不识丁,衣衫褴褛,一有旱灾,就易子卖妻苟一食,难道我华夏子民生来就应该如此?”

面对周怀民连珠似的诘问,三人皆不能语。

“可这旱蝗瘟疫,乃是天灾,我等又如何阻挡?”

“这旱灾当然能阻挡,这答案就在第一问里。”

“东家莫要捉弄我,你还能求雨不成?难道这就是你在后山所悟,造福万民之学问?”

“正是,若知晓为什么会打雷下雨,为什么天冷要穿棉袄,那这天下百姓就吃的饱穿的暖。若你知晓为什么会有冬天夏天,那这天下的百姓就都睁开双眼看世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重生回到家破人亡前,从赎罪开始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狗肉换江山:创业吧!刘邦短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红色震撼!从抗战到远征,谁敢反对三国伏生志寒门科举小懒娃三国野史!我穿越来有八十万王军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