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民这几天正盯着各村夏种。
明末的气候,不比后世。
即使是后世,周怀民记得小时候就比参加工作后要冷的多。
幼时河流,冰冻有五指之厚。每日上学路上,枯草都蒙上一层寒霜。
而成年后冬日最严寒时,河面背阴处才有烙饼般的薄冰。
在当下明末,收麦时长也比后世要长的多,要半个月左右。
忙活完收麦没歇几天,就要立刻开始夏种。
不然秋收时若遇霜冻,可就要大幅度减产。
农会为各户包税,也为各户节省了一些时间,提前种秋。
从八里沟回来路上,周怀民带着众人,到各村地头上转。
先是到村田,村民都顶着日头,在田间播种,见到周怀民等一众人身着农会及社兵衣服,热情的打招呼。
周怀民抓起田里的土,之前浇过,大多有墒,和八里沟一村民说:“老乡,农会有没有和咱们说夏种推荐种什么?”
村民不认识周怀民,答道:“说了,这不,我也是在种豆,听周会长的话应该没错。”
周怀民又挖了一些田间粪肥,嗅了嗅,问道:“这墒还可以吧,我看你这肥沤的不是太好,还有味。”
村民笑道:“墒还可以,农会里说了,出苗后再浇一次水。肥我沤的晚了,没想到你一个小伙子还挺懂的。”
张国栋看着周怀民一举一动,心里叹道,这个人的人格魅力太强,自己和他在一块,总是容易生出敬佩和模仿之心。
附近田里干活的人,有认识周怀民的,都跑了过来,热情的喊道:“周会长!”
村民这才明白面前这人原来就是人人称赞的周会长,忙道:“周会长,这地方又脏又热,你去地头树荫那。”
张国栋看着围在自己身边的人,有男有女,都一脸敬慕的看着周怀民,想和他搭上话。
一年轻人道:“就是,周会长,你去树荫那凉快。”
周怀民笑道:“无妨,大家都去忙吧,加紧播种,别耽误了秋收,不过天热,注意不要中暑,带一壶凉白开下地。”
众人又路过门头沟等几个没有农会的村庄。
下到村田,方圆几里的良田大多都已龟裂,田土板结。
即使种下豆种,也难以存活。
而且又白又硬的田地间,龟裂缝中,趴着不少蝗虫、蚂蚱。
周怀民顺手捡起树枝一扫,四散蹦开,虽然不至于遮天蔽日,但蝗灾之象已起,如果明年再旱,这田间蝗虫卵就会大量孵化。
转头和后面跟着的高浅霜道:“你记一下,下一期内容里面,要指导养鸡的村民,散养鸡到田地间,多拨虫卵吃。”
张国栋连连点头,看着高浅霜从包里拿出炭笔和本,笑道:“这个好,这知识还是要从实践中来,不到地头看看,如何能想得到?”
周怀民叹了一声,道:“正是,你们平时也要多到各村社兵驻地去看看,多了解社兵的难处,生活,看有什么需要。”
见远处依稀有老农挑着水,舀一勺,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