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 第126章 禹州惊变

第126章 禹州惊变

周怀民刚回到周家沟平安堂,还没喝上一口水,就见黄必功一脸喜色的赶过来:“东家,大喜事,咱们番薯晚种了半个月,现在终于可以收了,你猜亩产多少斤?”

后世一亩地的红薯,在河南农村,收成基本每亩五千斤左右。但这是在优选良种、浇水施肥的情况下。

有时在地头、河堤坡道,农户会稍微种一些,只栽苗时浇一下水,也不施肥,产量也是很可观。

考虑到此时的番薯种和肥力,他也不清楚应该有多少,先按小麦的产量比例,打个两折吧。

周怀民招呼黄必功围着石桌坐下,道:“一千斤?”

黄必功惊喜道:“一千八百斤!”

《农政全书》徐光启在推广番薯时提到:“亩收数十石,一也;色白味甘,诸土种中,特为敻绝,二也。”

《山东通志》乾隆年间山东推广红薯,称“每亩可收千余斤,旱地亦得五六百斤。”

东厢房报社的陈应魁和刘世芳听到,赶忙出来,一脸不可置信:“每亩多少?”

周怀民招呼两人坐下,给他们倒上茶。

黄必功炫耀道:“每亩一千八百斤!可没带上茎叶。”

刘世芳惊呼:“咱小麦每亩也不过一二百斤吧。这什么薯岂不是一亩地抵上七八亩的小麦?”

陈应魁有些尴尬的看了看周怀民,一脸淡然,又有喜悦,也并未计较自己和刘世芳的事。干咳两声道:“东家,那咱们报社是不是要宣讲此事?”

周怀民沉吟片刻,想到此番薯又不是突然冒出之物,在福建、广州一带有多个登陆来源,并已广泛种植,自己通过商队购买,合情合理。道:“可以宣讲,这个可以作为头条,你来拟一下。”

周怀民又道:“这批红薯下来后,要继续培植扦插,我已让商队在临清继续重金购买,要多杂交,保持多样性。”

黄必功喝了一口茶,道:“现在已到寒露,马上霜降,以后只能在玻璃暖棚中种植。但咱整个山坡收了有三万多斤,五个暖棚也种不下。”

“种不下就盖,之前你们村黄老爷欠我的四百亩地,现在你们村的人还在佃种,收回来,全部陆续盖玻璃暖棚。”

“现在招工难,我这边的活更难招工。工钱也不低,但现在就是缺人。所以一时半会也种不下,收来这么多番薯,如不及时晒干存放,怕是霉变就太浪费了。”

现在这个情况就很让人哭笑不得。

这可是崇祯八年的河南,竟然出现招工难。

从陕西东出潼关,被流贼来回过境的河南灵宝、渑池、新安、洛阳、汝州、南阳、汝宁,这一带破产逃荒的村民无数,路边荒野里饿殍遍野。

但远离过境路线的巩县东,竟出现招工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重生大乾:深山打猎爆宠小娇妻穿越古今,风流绝色女儿国狗肉换江山:创业吧!刘邦穿越三国,我成为了张角穿越,我能在古代和现代自由来回谍战之我能危险预警重生回到家破人亡前,从赎罪开始短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红色震撼!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