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这个笼了市面上都没有,都是你想出来的?”陈母有些错愕。
通过儿子的一番讲解,她大概也听懂了一些。
不过听到说是儿子突发奇想的结果,陈母瞬间也没有了兴趣。
他这个地笼看起来跟传统的相差很大,这能行吗?
万一做出来的器具捕捞不到东西,浪费时间不说,买材料的钱都要亏掉。
80年代初期,他们这边的渔民还没有利用蟹笼捕捞作业。
后面是江浙那边的渔民从湾湾省以及棒子国那边引进了这种蟹笼捕捞技术,到了90年代初期,蟹笼捕捞技术才传播到他们这边。
蟹笼捕捞技术经过不断发展,后面也是越来越成熟,在沿海地区才得到了普及。
“娘,我就问你能不能做出来?”
“可以试试,不过估计有点难度,我都没有看到过实物,你这‘图纸’也画的实在是抽象了,好多地方都看不明白。”
“你要是能做出来,我可以给你一块钱一个,材料我自己出。”
“真的?你放心,你老娘八岁就开始织补渔网,心灵手巧,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刚才还说有难度,嫌弃陈业峰的“图纸”画得不够好。
现在听说做一个有一块钱,立马就很爽快的答应了。
事不宜迟,现在马上就准备开始做。
今晚将样品做出来,明天他娘就可以在家里一边带孩子一边做蟹笼,也不耽误。
陈业峰把今天从石康镇买回来的材料拿了过来,陈母开始按照要求裁剪好材料,然后制作第一个蟹笼。
在橘黄色的煤油灯照耀下,陈母逐渐进入状态。
她手法娴熟,穿针引线、编织框架,动作有条不紊。
陈业峰在一旁看着,内心深处也是满怀期待。
因为陈母不会看他画的“图纸”,他还不时指导陈母如何去做。
虽然陈业峰脑子里都是蟹笼的具体构造,可他动手能力实在太差了,根本做不出来。
蟹笼的种类有很多:
单口墨水瓶状蟹笼、盒式蟹笼、笊篱式蟹笼、桶式蟹笼和“裤形”蟹笼。
形状不同,功能也是各异。
但是只要是蟹笼,就会比普通的地笼好用,更容易捕到海货。
陈业峰要他娘做的是盒式蟹笼,这种在后世也比较常见,制作起来也比较简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蟹笼的雏形渐渐显现出来。
不过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集鱼袋和入蟹口的衔接处不太好处理,但陈母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灵活的双手,巧妙地解决了。
终于,在深夜时分,第一个蟹笼成功制作完成。
陈业峰提起那个蟹笼在煤油灯下仔细检查了一番,发现虽然和他印象里的有些许差异,但整体已经相当不错了。
陈母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笑着说道:“这玩意儿看着怪新奇,做起来也不简单,但总算是做出来了。”
陈业峰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笑着说道:“娘,您这手艺真是没得说。明天就按这个标准接着做,先把这些材料全部做完,后来我带到海里去试试看。”
“你真的愿意出一块钱一个?”
虽然开始做起来有点困难,但是等自己熟练了之后做起来就快了。
这要是一天能做好几个蟹笼,比在家里织补渔网要赚钱多了。
织补渔网一天最多也就赚七八毛钱,就够贴补家用的。
“那肯定的呀,你儿子什么时候骗过你。”
“好,明天我就给你开始做。”
“质量你得保证跟这个差不多,不能做的太差了。”
“那是当然,还不相信你娘的手艺嘛。”
陈母听了,干劲更足了,她心里也充满了期待,准备着明天继续大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