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数量不多,只有两个,但这已足够让她感受到林枫的用心。
好事成双,两个粽子足以说明一切。
娄小娥脸上挂着甜美的笑意,内心充满喜悦。
她确信今晚一定能做个美梦。
京都的一处四合院内,李四、他的母亲以及京茹围坐在餐桌旁享用晚餐。
桌上摆放着两道菜肴:清蒸大黄鱼与凉拌黄瓜,这些都是京茹喜爱的食物。
此外,在筐里还放着几个粽子。
京茹碗里是一包刚刚泡好的方便面。
这包方便面是李四特意购买的。
为了买到它,李四排了很长时间的队伍,最终只购得一包,带回家分给母亲和京茹。
然而,李四的母亲怎么都不愿动筷,仅煮了一碗方便面,专门留给京茹享用。
“京茹,快来吃吧。”
“这方便面可是难得的好东西,今天我去供销社买菜时发现很多人排队,就是为了买这个。”
“原本我也想加入队伍的,但看到人这么多,又担心你一个人在家,所以我放弃了排队。”
“幸好我儿子买回来了,赶紧趁热吃吧。”
郭大妈面露慈祥的笑容,催促京茹尽快享用。
但京茹却觉得不好意思独自享用。
于是,她用筷子夹了一些方便面放入老太太碗中。
“大妈,您也一起吃吧。”
“京茹,你这孩子……好吧,那我也吃一点。”
老妇人无奈地接过方便面,尝试了一口,果然香气扑鼻,味道极佳。
上次儿子从厂里带回的试吃面,味道已经不错,但这次的更好。
儿子提到厂里新研发的方便面,多了一包调料,叫椒盐。
老太太不懂这些,只关心是否好吃。
李四吃饭时总在夸奖领导林枫,因为京茹喜欢听她表哥讲林枫的事迹。
京茹听得入神,不知不觉饭量大增。
她感叹:“妈,你们不知道,林厂长在二面厂很受爱戴。”
“刚上任没多久,他就赢得了陈副厂长和全厂技术员的支持,还让上千名工人对他心悦诚服。
比如前几天,他要求一车间在端午前生产五千袋方便面。
陈副厂长起初不信,认为这个数量根本卖不出去,而且价格偏高,销量不会好。
不过,既然林厂长下令,他也只能照办。”
“结果,那五千袋方便面还没到端午,就被抢购一空。
陈副厂长不得不加班加点,日夜赶工,一天也只能生产一千袋,勉强满足需求。”
京茹和郭老太太被逗笑了,郭老太太连连称赞林厂长的才能。
端午节后,华枫方便面在京城里迅速走红。
老少咸宜,连忙碌的工人都对它情有独钟。
特别是那一年的端午节,供销社里的华枫方便面销量远超粽子。
这种方便面以其便捷和美味征服了大众。
高压蒸制后再油炸,去除面条中的水分,便于长期保存。
这种方便面深受孩子喜爱,拆开包装直接撒上椒盐干吃,口感趣味十足。
老年人则偏好泡软后食用,面条虽软但仍有嚼劲,回味无穷。
上班族早晨因赶时间,通常快速泡一碗,几分钟内吃完,连汤也喝尽才安心去工作。
华枫方便面老少咸宜,广受欢迎,但因供应有限而极难购买。
京城各处供销社实行配给制,每人限购一包,还需使用粮票,且需排队。
即便如此,仍有许多人趋之若鹜。
京城排队人数最多的三家供销社分别是:
红星影院对面的供销社、红星图书馆旁的供销社和故宫大门附近的红星供销社。
这些供销社隶属于红星轧钢厂,与二面厂有合作关系。
因此,二面厂优先保障这三家的供应,每日提供至少二百包,而其他供销社仅能获得几十包。
曾有其他供销社代表联合 ** ,却无法越过陈虎这一关。
陈虎虽为技术人员出身,却精通太极,轻易化解了代表们的诉求。
"很遗憾,我们确实无法满足所有供销社的需求。"
"至于那三家红星供销社,毕竟是兄弟单位,理应给予更多支持。"
"若要增加供应量,需等待一两个月,目前二车间正在改造,专用于华枫方便面的生产。
完工后,所需数量将不再受限。"
"什么?你们想见林厂长?抱歉,林厂长太忙了,他身兼多职,别说你们,我这几天都很难见到他。"
"大家提到的问题并不算问题,我们会尽力保障方便面的供应,请给我一点时间处理。"
"我能理解大家的心情,也希望大家能体谅我们二面厂的难处。"
"请大家回去吧,我已将所有问题记在心中,稍后还会记录在笔记本上,一定会认真对待这些问题。"
陈虎好言安抚,将众人劝离。
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陈虎迅速来到林枫的办公室,整理了一下衣装,敲了敲门。
"请进。"李四是林枫的秘书。
陈虎推开门,看见林枫正埋首于厚厚的图纸和资料中。
"厂长,您感觉如何?二车间的生产线可以改造吗?"
"如果能改成高压蒸面油炸生产线,我们就能快速增设一条方便面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