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认出来了来人,此人正是顾庭越的亲信,几次见过江一山,他每回都跟随在沈六的身边。“顾将军有事,今天不能前来,派我们过来帮忙的。”
江一山转达了顾庭越的吩咐,说是顾庭越有事脱不开身,要等五天后,打玉米的时候,他才会有空过来。
桂花想了想,觉着这样也好,顾庭越来,也不过是关心玉米的亩产到底有没有她预估的那样高,现在只是收玉米,还不能得到确切的数字,等到克下玉米的时候,那个时候过秤了,便知道亩产了。
让江一山带着人来帮忙收玉米的这个举动非常的有心,家里一下子多了十几个壮劳力,本来预计几天才能干完的活,估计一天就能干完了。
江一山很是谦虚,他说他不懂玉米是怎么收的,一切都听桂花的安排。
顾庭越送来的免费壮劳力,桂花并没打算跟他们客气,她将所有的人分成了四组,一组负责剥秸秆上的玉米皮,这些人人手一个麻袋,将剥了皮的玉米直接掰下来装在袋子里,等袋子里的玉米拿不动了,他们再将袋子里的玉米归拢在一处,由下一组的人处理 。
第二组的人负责处理第一组人掰下来的玉米,他们将这些堆积在一起的玉米简单的分类,将品相好的玉米棒子和品相不好的玉米棒子区别开,分袋装好,交由第三组人处理。
第三组人负责赶车,将装好的玉米棒子,运送到桂花家的打谷场去。
剩下的那组人则负责检查秸秆上没有漏下的玉米,并将玉米秸秆从根部给砍断。
因为劳动力多,分工协作的又合理,所以玉米的收割非常的快。桂花跟着第一批运送的玉米车网自家的打谷场去了,车上还装了几捆玉米秸秆。到了打谷场,桂花拦住了赵富贵,没有让他先卸玉米,而是先将玉米秸秆卸了下来,这些玉米秸秆刚才还在地里生长着,是她挑了最粗壮的最解释的砍了,将玉米秸秆上的叶子摘干净了,目前只剩下杆了。
“爹,你去帮我拿几根麻生吧?”桂花对着赵富贵道。
“桂花,你打算做啥?”赵富贵问道。
“爹,车上的玉米是湿的,咱们得将它们晾干,要是就这么随意的摊在了地上了,占地方不说,还干的特别的慢,所以我想做个玉米阑珊出来,这样晒玉米就比较快了。”桂花便道。
这个方法自然不是她独创的,是在前世的时候,她看见人们便是用这个方法来晒玉米的。
赵富贵是个老庄稼把式了,听桂花这么一说,他便明白什么意思了。很快,他便找来了两根麻生,和宋玉、宋诀他们三人一起,将玉米秸秆给编了起来了,最后,将头尾相连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筒形,立起来之后,便是一个玉米栏杆了。
将车上的玉米倒进栏杆里面,注意玉米还要均匀的倒进里边,免得栏杆歪掉了。这样晒的玉米棒子,跟空气的接触面是最大的,这样可以保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玉米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