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透过梨树枝叶,在院中石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张领军手持一卷古籍,面前放着一杯清茶,茶香袅袅,与院中桂花的香气交织在一起。
半年的隐居生活,让他眉宇间的锐气渐渐内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平和。筑基中期的修为已臻至圆满,距离后期只有一步之遥。
"张大哥,尝尝我新做的桂花糕。"苏清荷端着一个小碟从厨房走出。她穿着一身淡青色的襦裙,发间只簪一支木钗,却掩不住那股出尘的气质。
张领军放下书卷,接过糕点咬了一口。甜而不腻,带着桂花的清香,确实不错。
"怎么样?"苏清荷期待地望着他。
"尚可。"张领军给出了一贯简洁的评价,却又拿起第二块,用实际行动表示认可。
苏清荷抿嘴一笑,早已习惯他这种表达方式。她在石桌对面坐下,给自己也倒了杯茶:"刚才去镇上买桂花时,听说今晚有中秋灯会,还有猜灯谜和诗会呢。"
张领军抬眼看了看她亮晶晶的眼睛,知道她在期待什么:"想去?"
"嗯!"苏清荷用力点头,"来青溪镇半年了,还没好好参加过镇上的活动。而且..."她压低声音,"我还没见过凡人的灯会是什么样子。"
张领军沉思片刻。半年来他们深居简出,除了必要的采买几乎不与镇民来往。苏清荷虽然从未抱怨,但毕竟年轻,向往热闹也是人之常情。
"申时出发,亥时前回来。"他最终点头应允。
苏清荷欣喜地拍手:"我这就去准备晚上的衣裳!"说着快步走向内室,脚步轻盈得像只小鹿。
张领军看着她雀跃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扬。这半年的平静生活,让苏清荷越发灵动可人,修为也在玄月珠的辅助下稳步提升,已至练气七层。而他自己,也在这种远离纷争的环境中找到了久违的心境平和。
日落西山,华灯初上。张领军换了一身靛青色长衫,束发的玉簪是苏清荷上月从集市上精心挑选的。虽然以修士的眼光看只是凡物,但做工确实精致。
"好看吗?"苏清荷从内室转出,身着一袭淡粉色罗裙,腰间系着同色丝绦,发间簪了几朵小小的绒花,衬得肌肤如雪,明眸皓齿。
张领军目光微顿,轻轻"嗯"了一声。苏清荷这半年来出落得越发美丽,加上修真后自带的那股灵气,走在凡人中间定会引人注目。
"走吧。"他取出一块面纱递给她,"戴上。"
苏清荷会意,乖巧地系上面纱,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两人锁好院门,沿着青石板路向镇中心走去。
此时的青溪镇已是一片灯火辉煌。主街上挂满了各式彩灯,有兔子、月亮、莲花等造型,烛光透过彩纸,将整条街道映照得如梦似幻。街上行人如织,多是成双成对的年轻夫妻或带着孩童的家庭,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好漂亮..."苏清荷轻声赞叹,眼睛都不够用了。她自幼在商贾之家长大,虽见过世面,但这种充满烟火气的民间灯会却是第一次体验。
张领军走在外侧,不着痕迹地为她隔开拥挤的人群。两人随着人流缓缓前行,不时驻足欣赏路边的灯饰或小摊上的手工艺品。
"张大哥,你看那个!"苏清荷突然指着前方一个巨大的走马灯,灯上绘着嫦娥奔月的故事,转动时人物仿佛活了过来。
张领军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确实精巧。正想回应,神识却突然捕捉到一丝异样的灵力波动。他目光一凝,锁定人群中一个卖糖人的老者——那老者看似寻常,但周身有极淡的灵力流转,竟是个修士!
"怎么了?"苏清荷敏锐地察觉到他的异常。
"有修士。"张领军低声道,"别回头,自然一点。"
苏清荷身体微僵,但很快调整过来,装作被路边的花灯吸引,拉着张领军向另一个方向走去:"我们去看看猜灯谜吧。"
两人来到镇中心广场,这里搭了个高台,挂满了写着谜语的彩灯。台下围满了镇民,不时有人上前揭下灯谜,答对者可获得一些小奖品。
"我们也试试?"苏清荷跃跃欲试。
张领军点头,陪她走近灯谜区。苏清荷仔细阅读几个灯谜后,揭下一张写着"一轮明月照窗前(打一字)"的纸条。
"这个简单,是"腔"字。"她笑着对负责评判的老秀才说道。
老秀才捋须点头:"姑娘聪慧,这是你的奖品。"说着递过一支做工精美的木簪。
苏清荷高兴地接过,转身向张领军炫耀:"看,我赢的!"
张领军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也随手揭下一谜:""有头没有尾,有角没有嘴,摇动角与头,全身都是水"(打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