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陈家陈大山的死亡,陈家失去了主要劳动力,几乎一蹶不振。
陈河的母亲李清,出生在一个贫寒至极的家庭,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她作为长姐,从懂事起便承担起了远超年龄的责任。
由于家境极度贫困,父母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早早便动起了将她嫁出去的念头。
在那个年代,婚姻于她而言,更像是一场交易。
因为她生得颇为秀气,最终陈家拿出了 100 块彩礼,就这样,她几乎是被 “卖”进了陈家。
尽管她有自己的名字 —— 李清,但在村里人的口中,她却从未被这样称呼过。
“陈家媳妇”“大山媳妇”“陈河的娘”,这些冷冰冰的代称,便是她在这个村子里的全部身份。
在陈家,她无依无靠,丈夫陈大山在世时,脾气暴躁,稍有不顺心便对她破口大骂,喝完酒更是对她动手动脚;公公陈志忠也时常对她颐指气使。
面对这一切,她只能默默忍受,不敢有丝毫还手之力,因为她心里清楚,自从被嫁出的那一刻起,她便再也没有了娘家可以依靠。
离开了陈家,她又能去往何处呢?
这天是周内,天刚蒙蒙亮,邵庭便早早地背着书包去上学了。
而陈河,在爷爷陈志忠的不断催促下,睡眼惺忪地起身,赶着去喂牛。
李清则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来到自家地里除草。
地里的庄稼,承载着一家人的生计,这些粮食,一部分要拿去卖掉,换些微薄的钱财,以维持家中的日常开销,剩下的则要保证家里祖孙三代的口粮。
然而,生活的重压却如乌云般越聚越厚。
米缸已经见底,几乎空空如也。
李清为了节省粮食,已经整整两天没有吃过任何碳水食物了,长期的营养不良,让她本就瘦削的身形愈发单薄,仿佛一阵风便能将她吹倒。
她坐在田埂边,望着眼前这片承载着希望却又如此沉重的土地,拿起破旧的水壶,喝了几口水。
虽然还是春天,但汗水仍不断从她的额头、脸颊流淌而下,滴落在干燥的土地上。
此时,她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年仅 5 岁的儿子陈河的模样。
想到陈家如今失去了陈大山这个主要收入来源,未来的日子只会更加艰难,入不敷出的困境将如影随形。
李清满心绝望,对孩子的未来感到一片迷茫,她实在不知道,在这样的艰难处境下,该如何为儿子撑起一片天。
越想越悲,她终于忍不住,双手捂住脸,身体微微颤抖着,无声地哭泣起来。
她极力压抑着自己的哭声,生怕被公公陈志忠听见,招来更多的责骂与嫌弃。
不知过了多久,她突然感觉到有人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
她惊愕地抬起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文质彬彬的男知青。
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眼神中透着温和与关切,手里还拿着一条干净的手帕,正递向她。
李清望着眼前递来的手帕,一时有些怔愣,许久才缓过神,犹豫着伸出手,用那沾满泥土的指尖轻轻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