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杨镜舟早早地起了床,心情愉悦地准备迎接新的一天。他带领着研发部门的团队成员一同前往工业园区的基地,这个地方将成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场所和创新之地。
一到达园区,杨镜舟立刻展现出了果断。他迅速租赁了一间民房作为大本营,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临时的办公空间。这里虽然简陋,但却充满激情和活力。
接下来,杨镜舟带领着团队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他们拿着各种测量工具,四处奔走,仔细地测算每一寸土地,绘制精确的地图和规划图。他们的目标是要充分了解这片区域的地形、环境以及潜在的资源,以便更好地规划和设计未来的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杨镜舟始终保持着专注和热情。他亲自参与测量和绘图,与团队成员们密切合作,不断提出建议。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和精心规划,才能打造出一个理想的产业园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升高,气温也逐渐升高。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杨镜舟和他的团队的积极性。他们依然忙碌地穿梭在园区内,不辞辛劳地工作着。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坚定和执着的笑容,这才是他们梦想起飞的地方。
经过一整天的忙碌,他们终于完成了对这片土地的测量工作,虽然还只是初步的印象,但也足够让他们对未来的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杨镜舟和周克勤都感到非常兴奋,他们觉得这又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地方。
夜幕降临,杨镜舟和周克勤坐在篝火旁,一边吃着晚饭,一边讨论着下一步的计划。他们认为,要想顺利地开展后续的工作,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建设总部。这个总部将成为整个项目的核心,负责协调各方资源、制定工作计划、监督工程进度等重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我觉得我们应该尽快找到一个合适的地点来建立总部。”杨镜舟说道。他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地图,指出了几个可能的位置。周克勤看着地图,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不过,我们也要考虑到交通便利、水源供应以及安全等因素。”周克勤补充道。他拿出一张纸,开始记录下他们的想法和建议。两人一边讨论,一边不断完善着自己的计划,直到深夜才休息。
第二天上午杨镜舟带着所有人员在昨天选定的临时总部位置上,正在谈论着想法,西南大学设计院的师生也到了,杨镜舟赶紧走过去,
“欢迎,欢迎,你们来了工作就轻松了”杨镜舟握着带队胡建军老师的手。
“应该的,应该的。”胡建军连忙回应道。胡建军的年龄也不大才30岁左右,所以见到杨镜舟充满了热情,以杨镜舟目前的成就还远远不是他所能比拟的,要是工业园区顺利建成,运转良好。能在他的资历上添上重重的一笔。
杨镜舟向他介绍了首要工作就是便是建设一个临时总部,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他建议胡建军先看看他昨天带领人画的初稿,再实地去看看,以便以后工作,胡建军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