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 暗潮汹涌
景耀十九年暮春,黄河孟津渡口的风裹着砂砾。姜维站在新建的了望塔上,望着对岸魏军营地腾起的炊烟。阿莱娜递来浸透桐油的麻绳样本:“将军,这批绳索能承受千钧之力,却比寻常铁链轻便三成。”她展开羊皮卷,上面用朱砂标注着魏军战船的锚点分布。
“司马昭在演练‘雁行阵’。”姜维的手指划过舆图,洛阳至黄河的官道被红点密密麻麻覆盖,“传令细作,探查魏军粮草转运站。每辆马车的车辙间距、马粪干湿,都要记录在案。”他转身对蒋斌,“让工匠连夜打造‘铁菱角’——三棱铸铁,尖刺浸毒,专破敌船船底。”
三日后,蜀军斥候带回惊人情报:魏军正在挖掘地下粮道,入口藏在废弃的禹王庙。姜维盯着庙中大禹治水壁画,突然发现壁画边缘的水纹暗藏机关——按动特定石块,墙壁轰然洞开,露出蜿蜒的地道。“原来曹魏早有渡河南下的谋划。”他冷笑,“传令在地道内埋设‘悬石机’,待魏军运粮时触发。”
夜幕降临时,阿莱娜带着女卒队潜入魏军营地。她们将特制的“腐木粉”撒在战船龙骨处——这是用蜀中朽木研磨而成的粉末,遇水即化。当魏军晨起检查船只,却发现多艘战船的船底竟如纸糊般脆弱。“将军,魏军已开始慌乱。”阿莱娜的银链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们正在调集民夫修补船只。”
姜维望着黄河翻滚的浊浪,突然下令:“在河心岛修筑暗堡,安置床弩。每座暗堡配备二十名神射手,箭簇涂抹见血封喉的毒药。”他握紧先帝佩剑,剑鞘上的汉纹在火光中格外醒目,“司马昭以为春汛是渡河良机,却不知这正是他的葬身之地。”
第二折 奇策破敌
魏军发起总攻那日,黄河水位果然暴涨。姜维站在白马寺塔顶,看着魏军战船如蚁群般涌来。“放第一波铁索!”他挥旗,粗壮的铁索从两岸升起,在河面形成第一道屏障。魏军战船撞上铁索,船头顿时被撞得粉碎。
“用‘火龙船’!”司马昭在对岸咆哮。魏军推出十余艘装满硫磺、硝石的战船,点燃后直冲铁索。姜维却不慌不忙:“第二道铁索,浸过醋水!”当火龙船撞上铁索,本应剧烈燃烧的火焰竟被醋水浸透的铁索压制,火势逐渐熄灭。
阿莱娜率领的水鬼队趁机出动。他们身绑“铁爪锚”,潜入河底勾住魏军战船龙骨。孟炎族长的战象队在河岸踏动特制木架,震动通过水脉传递,船身的铁钉纷纷松脱。“将军,魏军战船开始下沉!”蒋斌兴奋禀报。姜维却面色凝重:“司马昭不会如此轻易认输,准备第三道防线。”
果然,魏军祭出秘密武器——数十艘“浮桥船”,船身覆盖生牛皮,能抵御箭矢。姜维冷笑一声,下令:“放‘毒烟罐’!”蜀军将装满石灰、辣椒的陶罐抛向浮桥船,呛人的烟雾瞬间弥漫河面。魏军士兵被熏得睁不开眼,船桨失控,浮桥船在河中打转。
“用‘撞车’!”司马昭红着眼下令。魏军推出巨型撞车,企图撞开铁索防线。姜维却早有准备:“启动‘地动仪’!”隐藏在河岸的机关突然发动,地面剧烈震动,撞车的车轮陷入事先挖好的陷坑。当魏军试图拖拽撞车时,蜀军的“万钧神弩”突然齐射,箭雨如蝗,魏军死伤惨重。
第三折 人心为刃
魏军攻势受挫后,开始对河岸百姓烧杀抢掠。姜维望着流民涌入洛阳城,眉头紧锁:“传令打开粮仓,赈济百姓。”他转身对蒋斌,“让洛阳工匠教流民制作‘木鸢’——轻便竹制飞行器,可携带火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