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院中学子好好备考,白马书院前后放假一月有余,直到放榜之后才要重新开课。
既然杨羡不考,书在哪儿看都是看,杨琬便预备着趁此机会带着他回家一趟。
自来洛阳的四五年间,除却每年除夕杨琬能回汴京待上些时日,其余时间都留在洛阳。
虽天高皇帝远,洛阳的日子轻松又自在,可她仍时不时的想家。
杨羡却是连过年都不愿回去,只一门心思窝在白马书院读书。若罗氏想他想得厉害,还得自己过来洛阳见他。
不过苦读有苦读的好处,他天资高,又勤奋,学业更是突飞猛进。引得书院中的几位夫子连连夸他,说若不是年纪太小,未中举人,只怕要立刻把他调到伯甲班中。
杨琬因要回汴京,心中高兴,早早就开始收拾行装,预备着怎么也得住上一月。谁料还未启程,就得到弟弟要下场考试的消息。
杨琬疑惑,“先生们不是说你年纪太小,今次考试不让你下场?”
彼时杨羡刚刚下学归家,不好与姐姐解释因为郦梵想考,他只是陪考。
只好拿出别的借口,笑道,“本不预备下场,可今日听院中同窗聊天,他们说那试院内环境恶劣,人要被关在小阁子中三天,吃喝拉撒全都在里面解决,活着都难熬更何况能考好?
我听着好奇,就想先去看看里面到底是何景象,免得三年后被动。
总归我们就住在洛阳,也不如别人一般千里迢迢去赶考,试试又不怎样。”
杨琬觉着这理由有些站不住脚,道,“你不是说先生让你下次再考是为了一举夺魁?”
不止将士们讲究一鼓作气,学子们也是如此。
杨羡哈哈大笑,“姐姐切莫说此话,那不过是因为三郎在,我说着逗他耍哩。
我有何才能,能一举夺魁?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章写得再好,也要贴合主考官的喜好,若入不得他眼,便是旁人再夸也无用。
姐姐放心,我知扰了你归家计划,不过不妨事,左不过是考着耍耍,你自归家去过节就好!”
若带着杨羡,为迁就他的时间,不论是行路还是归家,时间总归赶趁。若只她一人,路上慢悠悠地闲逛,也不会觉得太累。
杨琬思虑半晌,点头道,“行吧,你既如此说,我便自己回去。不过,我可要带着他一起走。”
“他”指的正是杨树生。
自打前年崔家犯事,压着杨琬的桎梏陡然消失,整个人也洋溢起青春来。居然如同命运使然一般,再次看上了杨树生。
杨羡对此一无所知,他沉浸在书本之中,越学越无法自拔。
直到母亲写信来问杨树生可堪与杨琬相配时,才猛然想起还有此大患,怒不可遏把杨树生喊来。
谁料杨树生同样茫然,压根不知自家郎君为何如此生气。
只因杨羡以为、前世是杨树生蓄意勾引杨琬,今次竟又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发生此事?实是罔顾他的信任。
两相对峙后才发现是自家姐姐主动,杨羡不由尴尬无比。
家业总归要有人打理,与其由着父母给姐姐们招回个不靠谱的,还不如好过知根知底的杨树生。
今日姐姐说要带着杨树生回汴京,又难得露出一抹娇羞来。杨羡不禁暗叹自家姐妹真是一脉相承,在这方面同样的主动。
杨羡无奈道,“姐姐喜欢杨主事,父母都同意我自然也没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