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陛下隆恩!臣不敢居功!都是太子殿下的功劳!”
吕本淡定地走到殿中央,表面看上去毫无波澜,实则内心狂喜。
他还以为他与太子争执以后,陛下因此对他不喜,这次改丧制的事,只能成为他功绩上的一笔墨渍,为他争不到什么好处。
毕竟陛下已经将女儿禁足给解了。
没想到,还不等他另谋他路,让胡惟庸帮忙,陛下先主动提了出来。
朱元璋不以为然地挥了挥手,语重心长的说道:“咱知道你为这件事奔波了多长时间,标儿……他最近身体不太好,不提他。”
太子殿下身体不太好?
难怪没来上早朝。
吕本心里活络了起来:没有太子摘桃子,那功劳可就都是我的了!
没等他再说几句场面话揽功,不料朱元璋又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
“咱记得你去北平之前,咱就属意你当吏部尚书,可是当时宋爱卿说,吏部尚书此乃天官,你是元朝降臣,无功无德怕百官有意见。”
吕本知道这是欲扬先抑,可说他无功无德,未免也太难听。
但是!
如果能当上吏部尚书,被骂无功无德也无妨!
“陛下,宋翰林说得对,臣资历尚浅,怎能因主持丧礼服制一事居功,就晋升为吏部尚书呢?”
宋濂瞥了一眼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吕本。
主持丧礼服制这件事,前期他也有参与,甚至太子最后递呈给陛下的细则里,框架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可被吕本一说,就全部成了吕本的功劳最大,其余的都不配提一嘴。
但凡不是伯温提前和他打了招呼,他定要当众揭穿吕本好大喜功的虚伪面目。
朱元璋以前觉得吕本多才,德行嘛,装得也还挺像那么回事,现在看到吕本表面婉拒,实则嘴角都快压不住了,他故意叹息一声。
装!让你装!
“既然吕爱卿不想当吏部尚书,那……正好刑部右侍郎的位置空缺出来了,要不委屈你一下?”
那吕本是真委屈。
因为他离京去北平前,就是刑部左侍郎。
合着折腾了一圈,吃苦受累,最后说是升官结果从左降到右,重回刑部那还不得每天挨两个上官提防他上位?
“这……这……”
吕本后悔自己刚才应该顺坡下驴,而不是故意表明自己无心吏部尚书。
那可是吏部尚书,掌管官吏考核升迁,在这个位置上的人,都是皇帝的心腹,有时候说话比百官之首的丞相还好使。
他多年低三下四的努力融入淮西的圈子,就差给那群乡巴佬赶马擦鞋了,只要他当上吏部尚书,再与胡惟庸联手,整个朝堂就是他们说了算。
而胡惟庸这个小人,有小聪明但没有长远的眼光,当上吏部尚书后,两人合作谁说了作数,还未可知!
胡党们人都麻了,怒视吕本这个老小子,心想:给你升官你咋还矫情上了?
“请陛下三思!”
“吕大人不是不想当吏部尚书,他是怕受人非议!”
“是啊陛下!臣认为吏部尚书一职除了吕大人,谁也不能担任!”
现任吏部尚书李信虽是暂代的,但被人当面骂无能,还是记了一笔说这话的陈宁一笔。
迟早有一天本官要把你喷个狗血淋头!
“吕爱卿,他们说的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