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我已经介绍过了咱们市里的几个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的主要专业和可能的招收人数。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成绩和兴趣填报志愿。
每个人只能填写一个志愿,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会根据你的成绩和初中结业评价来确定你是否符合招生要求,如果没被学校招收,也可能会被其他学校招收走,不过可能性不太大,而且专业也不可能符合你们的期望。所以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谨慎填报,同时也尽量分开学校,避免形成班内竞争。
对于想报考高中的同学,我学校就不多做介绍了,重点高中就那么几个,大家可以按照成绩选择报考。要求与中专学校一样,只能填写一个学校。我的建议是:D中、Z中、ZT中学......,这几个学校咱们班最好每个学校只报一人,其他重点高中可以随意报。如果有想上普通高中的同学,可以上咱们学校的高中,只要能取得初中结业证就可以上。
大家认真考虑一下,下午下学前班长把每个人想报考意向交给我,我去和同年级的其他班主任交流一下,尽量避免报考志愿太集中。当然这样做只是学校帮助学生的一个办法,并不会强制要求你们改志愿。”
对于填报志愿的讲解,班主任非常认真细致,可这是关系到学生未来命运的选择。现在还不存在那种用于报考志愿的学校专业介绍册子,只能由老师自己收集整理信息,讲述给学生。
得益于那次植树竞赛,这个班在东城区教育系统都挂上号了,所以全班学生的毕业评定都非常的高,在报考学校的时候只要考虑自己的成绩分数即可。
“今天语文课剩下的时间大家自由活动,可以互相沟通一下。杨山,你跟我出来一下。”
班主任对这个跳级的学生是比较满意的,上课规规矩矩从不添乱,各科成绩稳步提高,对待同学真挚热忱。
尤其是她前几天为备考而要求的几篇作文,他写的也是可圈可点,非常贴合阅卷老师的评分标准。张老师对于杨山有些功利的学习倾向没有多大反感,这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不过对于杨山的升学选择,班主任觉得需要提点他几句。
“你不考中专?”
“不了,张老师,我想上大学。”
“你想好考哪个大学了?”
“最好的。”杨山觉得自己太自大了,又补充了一句,“最好的那几个。”
“听乔娜说你要报考A中,按说你能考更好的高中的,为什么?你别拿糊弄乔娜的理由来糊弄我。”班主任说话一贯的犀利。
“张老师,马上我就到16岁,到那时候街道办不会再给我补助了,我要想办法省钱。我就是为了离家近,回家做饭方便,虽然学校伙食相对便宜而且吃的好一些,可也比我自己做饭吃要贵了一点。还有就是,您知道的,我每天早上要去打扫街道,学校太远的话就赶不上了,我不想放弃那点收入。”杨山虽然没说实话,但他给出的理由也是确实存在的。
班主任盯着杨山看了一会儿,“把志愿改成D中,学校离你家不太远,每天多花一个小时走路,就当锻炼身体了。和街道办商量一下,让你打扫的地段靠近西城那边。”
“张老师,我......”杨山还想解释,可看到班主任那张冰脸,又顿住了。
“回教室去吧。”班主任像赶苍蝇一样冲他摆摆手。
等杨山回到教室,这里已经是沸反盈天,大家都在高谈阔论,分享着毕业后的打算。班长正急急忙忙的挨个登记每个人的报考意向,看见杨山马上问,“杨山你想报哪儿?我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