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午都没啥事儿。
快到饭点的时候,闫解成来帮厨了,杨山顺理成章的办出去一本借阅证。
中午吃完饭,杨山正想着把凳子搬到屋外的阴凉地中迷瞪一会儿呢,李大厨又不好意思的找上门来了。他不怎么认识字,所以就想找杨山来给他念一念。
杨山本来就无聊,干脆坐在屋外找了个地方,请李大厨坐下,挨个文章读了起来,有的地方文章中写的不太清楚,两个人还兴致勃勃的讨论。到后来,干脆就不看文章了,李大厨开始侃侃而谈,从建国前聊到解放后,从给四野做猪肉炖粉条到随军解放湖南学会做腊肉,说的杨山是口齿生津,肚子叽里咕噜乱叫。
杨山本着不偷白不偷的想法,把李大厨的那点手艺问了个底儿掉,实操怎么样不知道,反正理论知识是学会了一大堆。别说,李大厨手艺怎么样还不清楚,但是见的东西真不少,全国各地没少跑,各地吃食也没少见,只可惜现在啥材料都没有,只能是望梅止渴了。
本着利益均沾的原则,杨山也给他介绍其他们家乡的吃食。什么莜面栲栳栳,什么黄糕蘸肉,什么稠粥拌饭、什么高粱面鱼,李大厨听的也是开了眼了,原来他不怎么接触的杂粮还有那么多的做法,也没有想到简单的用油、辣椒和酱油炝一下锅能就能当成下饭的调料,更没想到简单的面居然还能有几十种做法。杨山也当场表示,有机会给他做一份搁锅面尝尝,那是他最拿手的了,他刚才通过满舌生花的描述,早已让李大厨心向往之。
两个人一下午都在聊天,光水就喝了两暖壶,临别的时候李大厨还意犹未尽,感慨着真是活到老学到老。
杨山估摸着也快到下班时间了,他因为负责图书室,为方便群众,要比别人晚下班一小时,所以就想着回到屋子里休息一下嗓子。屁股还没坐稳呢,陈干事就进门了,“小杨,外边来了好多办证的群众,赶紧准备好!。”
杨山精神一振,来活儿了啊这是,赶紧的,冲业绩的时刻到了。
快步走向街道办门口,就见门卫齐大爷已经在吆喝着众人排队进入,看那着急的样子,杨山都想给他递一把扩音喇叭了。
杨山上前也不管谁先来谁后到的,拍着肩膀数人,要求每个人都按照他念到的数字排队,又让后边的人自行报数,就按照他们报的数字挨个往后排。然后就领着排头的人按照地上的指引线往图书室走去,一边走一边还喊着要后边的人跟上,保持队列,保持安静。也让齐大爷告诉后来的人,排队跟着前边的人走。
陈干事看着来的人都超过20了,也赶紧过来帮忙,干脆把桌子搬到门外让杨山负责办证,然后进屋子挑书,再到陈干事那里去登记办理借阅手续。
杨山开始机械化操作,把自己当成复读机一样,不停的提问,不停的强调各种规定,然后觉得自己说不完,就让办完证的人自己去屋子里的墙上看公告文书。有几个熟识的人上来打招呼,杨山都没空搭理,直接催促着往屋子里赶人:去晚了好看的书就被人借没啦。
一直忙到太阳都落山了,才看见到了队尾,不由得松口气,办证的速度也慢了下来。等彻底忙完,天都快黑了。杨山把桌子搬回屋子里,开始统计业绩成果,陈杰也不忙着回家了,找了把椅子坐着喝水。
“陈姐,今天下午这段时间,咱们一共办出去130多本借阅证,加上我给咱们街道办的证件,今天一共发出去171本,照这个样子,您领回来的300本坚持不到这周末。”
“今天白天没事儿,下班倒是忙的屁打脚后跟,裤子都快蹦出个洞了。”陈杰不由的嘟囔一句。杨山听到这句话,都想站起来把门开大点儿走走味儿。不愧是战场上耍完枪下来的,说话就是荤素不忌。
“陈姐,财务连值班的都下班了,咱们这收上来的70多块押金放哪儿啊?”杨山也有点发愁,这玩意带回家不合适。
“给我吧,我屋子里有个保险柜,你收拾收拾也下班吧。有啥事儿明天再说。”说完,陈杰拿着钱走了。
杨山也收拾好东西,关灯下班走人。
临出门的时候还和齐大爷打了个招呼,又递了根烟表示感谢。
齐大爷来者不拒,把烟往耳朵上一掐,对杨山伸了个大拇指,”行啊,小子,今天弄了个开门红,给咱们街道办长脸。”
第二天一早,杨山继续找上门烦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