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铺组装好后,吴三在众多工友的围观中亲自上机操作,杨山给他打下手,不停的添加煤泥和整理成品煤块。随着熟练度的提升,这台机器的产能得到完全释放,10分钟的测试时间结束后,站长已经乐得见牙不见眼了。这一台机器至少相当于3个人的工作量,而且看吴三一副轻松的表情,这个效率估计能一直维持下去,长时间算下来估计4个人都干不过这一台机器。
“杨山同学,你真是帮了大忙了,我一定要给你们向领导请功。”站长握住杨山满是煤泥的手就使劲地摇。
“站长,以后活煤泥的时候可以适当减少点用水比例,这样压出的煤块更结实,也更加容易晾晒,而且可以直接摞起来晾晒,至于能摞多少层还就需要你们做进一步测试了。”
“好的好的,这个事情交给我们。对了,这台机器多少钱?制作一台需要多长时间?”看来站长不满足于这一台,想批量订货。
“23块钱的材料费。”看到站长脸色瞬间变白,杨山赶紧补充,“主要这个是第一台测试机器,全都用钢架焊接成型,而且为了运输拆解便利,还增加了一些非必要的连接件,所以贵了点。这其中大部分的部件是可以用木材来替代的,估计至少减少一半费用。如果你们想定制更多的机器,我建议你们联系一下轧钢厂,让他们那边协助一下。具体工时嘛,12个左右,当然这是我的初步判断,不一定准。”
当初张师傅虽然是在废料库里拿的零配件,可那是轧钢厂的废料,不能用市面上的废铁价格计算。即使是23块钱,也是看在厂里人的面子上给的优惠价,毕竟这机器全重超过了100公斤。
站长也顾不得和杨山继续寒暄,嘱咐吴三保护好机器后就骑上车一溜烟的出去了,估计是找领导汇报要经费去了。
看着吴三在那边神气十足的教着工友操作机器,杨山也没过去打扰,自己回家睡觉去了。他已经折腾了两天了,现在只想躺下好好睡一觉。
第二天快到中午,杨山再次出现在了煤铺,他打算再看看机器的运行情况。等他进到车间后,站长依然站在那里观看机器运行。看他双眼通红的模样,杨山估计他一整晚都没睡觉。
“杨山,领导昨晚已经来过了,他对机器也很满意,当场就同意给我们这个煤铺配备5台,而且还要大规模的生产这种机器,他已经亲自去上级部门申请经费去了。”站长见杨山过来了,赶紧上前,把23块钱递给了杨山,“你垫的钱领导让我们煤铺先给你报销,他还会给你们学校和街道办写表扬信。对了,领导还让我问问你,能不能再提高一下产能,哪怕多加点钱呢?”
杨山也不隐瞒,“可以试着在杠杆下连接两个模具,不过这个我没测试过,不知道具体效果。如果顺利的话,估计能把产能再提高3成左右。”
“对对对,文化人脑子转的快,加个模具是最简单的办法,效果肯定立竿见影,一定要试一试。”站长激动的直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