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山与会德丰的交易进行的很快。
丁芸很干脆的从零花钱里拿出了900万,于莉左挪右转的凑出了700万,剩下的1000万出头只能是杨山承担。
为了保障芯片工厂的现金储备,杨山只能到处找银行把手头的资产都做了质押,利扬的股份、云扬的股份、中大电子的股份、甚至连住的房子都押了出去。
一直认为自己不会再缺钱的杨山转眼之间就把家当全扔进了当铺。
到11月初的时候,种植道一号的地皮连那栋巨宅正式划归杨山名下。
不过华人行大厦的转让程序推进的很慢,陈胖子带着一帮人连轴转了一个多月,连初步的资产总值都没彻底搞明白。这片地以及地上建筑物的年代过于久远,期间还有各种各样的变化,物业方面的历史纠葛、建筑物的修缮维护,土地部分的规划变迁等等,都快比得上写一本历史书了,乱的一塌糊涂。
杂七杂八的事情不光折腾的杨山这边鸡飞狗跳,就连汇丰都不堪忍受,接连催促杨山尽快完成换手。
两方坐下来经过一番商量后,决定干脆先把两方当成一体,一致对外清理账目,等把华人行的整体资产彻底厘清后,再坐下来分账。
看在李家急着用钱的样子,杨山先给他们打过去了1.2亿港币,剩下的5000万等审核完成后一次付清。
最好能把审核时间拖个一年半载的,那样的话,杨山既不会被人说是空手套白狼,也还能给自己留下一笔资金以防万一。
两件奢侈品买完后,杨山的小金库大幅瘦身,他不得不加速启动电子表的量产工作。
现在也顾不上什么经济危机不经济危机了,只要产品能覆盖可变成本,给工厂提升现金储备就行。
为此杨山没少往任韦黎和火大少的厂子里跑,协调产量。
新鲜出炉的电子表厂取名“星辰”,据说是任老爷子起的,听起来不错。
不过这家加工厂并没有由任家管理,任韦黎把厂子委托给了电子行会会长胡孝清的儿子胡公子,为此胡家也投了100万到厂子里。
杨山不在意谁在管厂子,就凭他在这个圈子里的影响力,即使是胡会长亲自来,厂子也要听他的。
有了500万的启动资金,加上胡家在电子行业的人脉,胡公子只用了4个月就把工厂的架子搭了起来,目前正在按照杨山给出的设计意见,制作多款电子表的部件外壳。
杨山的计划是12月中旬启动量产,他已经向国际电子消费品展会(CES)提交了申请和参展样品,准备到时候去展会上遛一圈。
就在他绞尽脑汁回忆小时候见到的电子表模样的时候,接到了包老头的电话,说是汇丰的总经理沈弼邀请他面晤。
前段时间陈胖子过来和他说过,说是汇丰想和他一起联合开发华人行那块地,具体来说就是推倒现在的六层小破楼,再盖个更高的。
杨山毫不犹豫就拒绝了,他现在哪还有余钱盖楼,一分钱都别想让他掏。
现在汇丰主动约见,应该还是说这件事情。
杨山暗自叹了一声,开始琢磨用什么样的话术应对汇丰,把这事儿拒绝掉还不伤和气。
汇丰他惹不起。
为了给沈弼这个传奇人物留个好眼缘,杨山刻意整理了一下行头,衣着体面的踏入了汇丰银行总部大门。
刚进会客厅,就看包老头已经在里边等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