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是真正能放电的电鳗,蔡仲园一点没有讨价还价,一共六条一尺长的电鳗都买下来。
让他连水一起打包到一个塑料袋子里,打车赶回腾冲旅馆。
马上放到冷冻室中。
这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早上出发寻找去松山大战遗址的大巴车。
被告知没有直达那里的大巴车,只能自己租车过去。
于是租了一辆越野车,打开导航开了过去。
越野车在滇缅公路上颠簸时,罗颖辉正把手机镜头对准窗外的火山地貌。
她淡青色的连衣裙下摆沾着晨露,发梢被山风掀起。
“前面就是子高地。”蔡仲园调低车载音响,《中国远征军军歌》的旋律渐弱。
“当年日军在这里修了三层暗堡,远征军挖地道埋了三吨TNT才炸开缺口。”
越野车停在松山脚时,细雨正从铅灰色云层渗出。
罗颖辉撑开油纸伞,蔡仲园背着相机包,相机的镜头捕捉到她凉鞋踩过弹坑积水时溅起的泥点。
到了松山战役遗址,一步一步终于登上了群雕的山顶。
一大片雕塑展现在面前,时间凝固了,就连空气也凝固了。
雕像们似乎是从历史硝烟的战场上走出来,跟他们打招呼:“你们好啊!鬼子已经被消灭,不用再担惊害怕啦!”
待看到那群娃娃兵出现在面前,两人的眼泪不停地流下来,怎么也擦不干净。
看他们身穿着不合身的军装,挎着简陋的军用装备。
仿佛看见他们把比自己还高的步枪,握在手里,用尽全力顶上一颗子弹,闭上一只眼睛,透过弥漫的硝烟,向着野兽般冲来的侵略者,瞄准、击发……
蔡仲园像面对真正的战士一样,大声喊道:“你们是三千娃娃兵的代表,虽然你们牺牲了一千多人,但是最终你们胜利了。”
转过头来对罗颖辉说:“这些9岁到18岁的云南、贵州的三千娃娃兵,军官在动员他们参军的时候,不知是用了什么样的动员辞令,让他们如此的坚定,一往无前视死如归。”
罗颖辉也哽咽道:“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5岁,最大的也不到18岁。
原本是天真烂漫的年龄,应该享受最无忧无虑的生活。
十字开头的少年郎们,却在人间炼狱的松山战场,为国而战。
他们中的很多人,再也没有机会成为大人。”
蔡仲园说:“从资料上得知,松山战役最小的亲历者,是被日军俘虏的一名后勤班小战士,叫张全胜,年仅9岁。
当一群日军围着这个孩子,嬉笑地询问他想要什么样的死法时。
这个9岁的孩子没有任何恐惧,只是说了一句‘我已经死了’ ”
松山战役遗址上不仅有让人们心灵颤抖的娃娃兵,还有女兵、炮兵、老兵、外国兵……。
据说,1942年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4万多人的部队退入野人山,在走出野人山的几千人中,女兵活下来的只有一名。
女兵方阵的雕像除去头发长一点之外,没有其他女性特征,这就是战士,当代军人中无数的花木兰。”
他们这里还见到了让日本鬼子闻风丧胆的军神——孙立人将军的雕像,二级陆军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