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吧,我去问问大家。" 一大爷自己刚经历了一件事,不愿亲自出面,他已打定主意,待会儿让一大妈去跟邻居们商量。
三大爷听了高兴坏了。
一大爷负责贴红纸,其他人出钱送礼,自己只需动动手,就有润笔费拿,看来今年能过个好年了。
三大爷兴冲冲回家,**地让三大妈拿些瓜子给他。
三大妈立刻不悦:"你能成熟点吗?家里就买了两斤瓜子,春节时要分给五个孩子一些,剩不下多少,到时候邻居来串门,要是没东西招待,看你脸往哪搁!"
"看你那小气样,这么简单的账我能算不清吗?精明算计的外号可不是白来的,我都计划好了,你就放心吧!"
三大妈半信半疑地去拿瓜子。
三大爷往床上一躺,又冲三大妈喊:"待会儿有人来,没带礼物的别放进来,记住了!"
说完又躺下,悠闲地等着礼物上门。
何雨柱回到四合院时,这里已弥漫着节日的氛围。
大家忙着打扫屋子、置办年货,热热闹闹的景象充满了活力。
就连三大爷家门口都贴上了喜庆的对联。
唯独一大爷显得有些不合群。
刚进门,何雨柱就看见他蹲在门口,表情严肃。
一大爷叫住准备回家的何雨柱,说:“柱子,我们院每年对联都是你三大爷写的,今年他想让大家给点润笔费,不多,意思一下就行。”
何雨柱默默注视着一大爷,没有立刻回应。
一大爷有些不安,小声说:“你不乐意就算了,我自己掏腰包好了。”
正准备回屋时,却被何雨柱喊住。
“一大爷,三大爷家的红纸是不是您买的?”
“是啊!”
“他还要向您收润笔费,这合理吗?”
“虽然不合理,但大家住一个院子,为这点事闹别扭不值得。
而且外面买对联更贵呢。”
“我的一大爷啊,要不是看您心肠好,我才懒得管。
您怎么就不长记性呢?之前的事才过去多久,您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有些人,你对他越好,他越不知感激,反而得寸进尺。
你得让他们知道,这可不是理所应当的。”
一大爷提到,若不是经历了112的事情,人们或许无法意识到自身的问题。
他强调,真正的帮助在于促使他人反思。
比如许大茂的事,若不重视,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随后,一大爷提到自己年纪大了,不相信对方真的不明白事理,认为对方是在逃避责任。
最后,他还开玩笑说可以免费赠送对联,这让一大爷感到意外的高兴,也解决了送礼的困扰。
一大爷原本有些尴尬,但得知能免费得到对联后便释然了。
不过,他心里仍有些疑虑,觉得柱子之前从未写过对联,如今这样的变化是否因为升职或其他原因。
一大爷回家拿来红纸,来到何雨柱家。
何雨柱将堂屋的大桌搬出,准备写对联。
一大爷建议搬到院子,于是两人合力将桌子移至户外。
何雨柱取出新购的笔墨,用热水加热毛笔尖。
一大爷已提前裁好纸张,铺在桌上等待书写。
何雨柱虽书法技艺高超,但这是首次尝试,先在废纸上练手。
果然,他写出的作品气韵非凡,让一大爷连连称赞。
第一幅对联完成后,一大爷仔细阅读内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
第二幅对联:“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何雨柱兴致盎然,用完了所有红纸,共写了十五幅。
十五幅对联铺在地上,场面颇为壮观。
何雨柱看着自己的作品,不禁有些得意。
一天,一位老大爷看到何雨柱很开心,就趁机提议:“柱子,你看你留下几副,剩下的分给大家怎么样?”
何雨柱很爽快地摆摆手说:“你看着办吧!”
“好的!”
老大爷心里有了主意,既然何雨柱这么说了,那就按他的意思办。
于是他兴冲冲地把对联卷起来,挨家挨户地送过去。
到最后,只剩下三副对联没送出去,分别是给秦淮茹家和三大爷家的。
三大爷家已经自己贴上了对联,而且老大爷此刻也不愿意搭理他,所以没送过去。
至于秦淮茹家,老大爷自己觉得不好意思亲自送去,就托二大妈帮忙。
三大爷在家里等了很久也没人来找他,有些着急,就让三大妈出去看看情况。
三大妈很快回来,一脸焦急地对三大爷喊道:“你就知道耍小聪明,自己出去看看吧!现在大家都已经贴上对联了,谁还会找你写?你看你吃了那么多瓜子,家里都快没剩下几个了,这年可怎么过啊?”
“你说什么?”
三大爷突然站起来。
“怎么可能?要是老大爷花钱买了对联我还相信,二大爷和秦淮茹家会买?他们不可能!”
“人家可不是买的,都是傻柱写的,送给大家了。
你就别自作聪明了!”
“傻柱写的?三大爷眨眨眼说:“这怎么可能?”
“管它可能不可能,外面都已经贴上了!”
“不行,虽然傻柱写的对联可能没我的好,但每家每户都有了,为什么我们家没有?不行,我得去要一副回来,哪怕用来擦屁股也行!”
“那你赶紧去吧,听说剩下的都被扔到秦淮茹家去了!”
秦淮茹家,一家人正在吃晚饭。
贾张氏、秦京茹以及三个孩子都在啃窝头,而秦淮茹连窝头都吃不上,只能喝稀粥充饥。
以前只要何雨柱帮忙,秦淮茹还能吃窝头,其他人只能吃白面馒头。
秦淮茹不论对长辈还是孩子都很不错,对上孝顺,对下慈爱。
要是她不对何雨柱太过分,简直可以算得上完美女人。
有些人觉得她是吸血鬼,有些人则认为她是绝世寡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