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鼓楼市场与百货大楼、供销社有何不同?"
"很简单,前者由企业或个人经营,而后者属于集体所有制。"
"过去,多余的商品只能闲置家中或是赠送亲友,许多物件因此积压多年成了废物。
今后则不同,所有闲置物品均可入市交易。"
"通过出售这些物品,你们将获得额外收入,进而购买所需之物。"
"这种模式概括为专业术语,便是激活市场、振兴经济。"
"所谓"活",即表面意义,让市场运转起来,经济自然随之繁荣。"
"在座大多是知识分子,想必对经济学有所了解。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张三有10元钱,买下了李四30斤鸡蛋;李四再用这笔钱买了王二15斤猪肉。
大家可知这10元在流转中发挥了多大作用?"
"20元!"
台下有人答道。
"完全正确。
不了解经济的人不会理解这个道理。
所以货币要流通,商品也要流通,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产生之前提到的那种倍增效应。”
何雨柱阐述完观点后,原本台下的质疑声瞬间消失了。
他的言语充满深意,让所有人噤声。
此刻,何雨柱如同站在高处俯瞰众人,文采飞扬,指点时局。
就连大领导也停下脚步,心情激动不已。
本已十分欣赏何雨柱的大领导,现在更是对他刮目相看。
人间贤者,大概就是如此吧!
但大领导的赞赏也就止步于此。
随着初期的平稳过去,何雨柱的话语愈发犀利。
“在经济活跃之后,我们还需向内挖掘潜力。
比如我们的红星钢铁厂,在两年前列下了困境,即使再加把劲,年利润也无法提高。
这时就需要寻找内部潜力。”
“怎么挖掘呢?我认为有几种方式。
首先,实施任务承包和绩效奖励。
就像我们的车间原先生产零件一万件,那好,每个月就按一万件承包下来,超出部分给予奖励。”
“其次,进行技术创新。
每个车间设立技术革新小组,对提出的有效方案给予奖励。”
“最后,如果前面的方法都不奏效,还有一个更彻底的办法,就是改制,把国有企业改为集体企业!”
何雨柱刚说到这儿,台下又传来议论声。
他迈出的步伐太大,许多人感到不适,甚至有些疼痛。
但他的话还没说完。
“集体企业也不行的话,那就改私人企业。”
这下,连大领导的脸色都变了。
如果这话半年前说出来,何雨柱早就完了。
不过,还有更加震撼的话未出口。
“别觉得我的话可怕,说句可能不妥的话,所有创新都始于打破常规,不破不立嘛!”
话音刚落,几个听众起身离席,匆匆离开会场。
何雨柱的话太过震撼,这些人难以承受,仓皇逃离。
电视上那个人看起来好熟悉呀。
由于前世的阅历,何雨柱眼界开阔,具备极强的前瞻性。
他的报告堪称国家经济发展的指南针,若有人用心记录,几年后回顾定会感慨其远见卓识。
即使如此,何雨柱的影响力已引发京城学术界、政界及企业家群体的高度关注。
不少专家学者希望拜访他,与之交流改革趋势;许多官员欲与其会面,探寻破局之道;更有企业家直接联系红星钢铁厂,请求借鉴其成功经验。
当杨厂长得知这一消息时,感到十分困惑。
红星钢铁厂正面临发展瓶颈,怎会有值得他人效仿的地方?后来通过电视了解缘由,这让他既惊讶又生气。
厂内事务繁杂,他束手无策,而何雨柱却在外发挥才能,令他深感被忽视。
此事也让杨厂长意识到,或许低估了何雨柱的能力。
身边的这位大才,自己竟未能善加利用。
次日,京城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此事,标题引人注目。
“专家直言惊人,听众纷纷离场!”
“责任承包与绩效奖励!”
“国企转集体,集体转私有,究竟该坚持哪一种模式?”
同时,也有人对何雨柱的身份提出疑问:
“一位厨师为何能为京城众多精英授课?”
“从厨房走到副厂长的位置,这其中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当晚,何雨柱家的电视又被搬出来供邻居们使用。
何雨柱慷慨大方,早就将电视存放在邻居大爷家中,方便大家随时观看。
这会儿,傻柱陪着妻子冉秋叶去角落谈心,也没耽误其他人愉快地看电视。
电视刚摆好,新一轮争论便开始了。"每日一吵”
成了惯例——大家总要为选什么节目争执一番。
但结果大多一样,电视剧总是笑到最后。
今晚也不例外。
电视刚打开,有人提议看新闻,有人想看京剧或黄梅戏,还有人坚持要看电视剧。
还好现在时间尚早,电视剧还未开始播放,于是其他节目得以轮番登场。
争夺电视遥控权的焦点通常出现在老年男女之间。
二大爷为代表的男性群体,总是强调自己关心国家大事,坚持要看新闻。
一些年轻人也对此表示支持。
最终,他们决定锁定新闻频道。
今天的遥控权掌握在阎解旷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