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升起,生活还在继续。
自从上次皇后大闹永和宫以后,宫中暂时安静下来。不知是真的安静了,还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林松还是每天过着早起早睡,上朝的枯燥无味的生活。然后一个很平常的一天,一个又是充满各种争论的早朝,有一个看似那么不重要的消息,瞬间引起了他的注意。
“启禀陛下,这次西北蝗灾,来势汹汹。西北早已饿殍遍地,眼看蝗灾就要蔓延大中原大地之际,太仆徐梓挺身而出。救黎民百姓与水深火乱之中,这才即使遏制了蝗灾进一步扩大,保我大晋子民安居乐业。现在天下百姓,就没有不知道徐梓这个名字的。”
“毫无疑问,这次治理蝗灾,徐梓当居首功。故,老臣在此请命,朝廷应该对徐梓大叫封赏。”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没错,朕也这么觉得。林松在心中暗自嘀咕,外表没什么显露,眼中,却闪着丝丝的精光。
就在这时,搅屎棍出现了。
“陛下,这徐梓虽然治理西北蝗灾有功,但是相比于朝中各位大臣,实在是太过年轻,经验有所欠缺。还应当多多磨炼才是。”
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杨骏。其实他会跳出来,林松也是早有预料的。倒不是说这徐梓和杨骏有什么深仇大恨,而是因为,刚刚提议给徐梓进行封赏的正是杨骏的老对头——卫瓘。
杨骏本着只要是对手想做成的事儿,不管好坏,他都是要搞破坏的。
但是林松岂能让杨骏如愿。这个徐梓,现在已经算是自己人了。且不说也没有功劳,就冲着这一点儿,他也不能亏待他。
朝廷上又响起一片附议的声音。
一时间,除了极少数人外,朝堂之上,又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派。
“臣认为选拔人才不应该太拘泥于陈规旧据,当有才能者居之。有的人虽然年纪小,经验少,但也好过某些年纪大,经验没有多少,还喜欢倚老卖老的。”
“哼——臣认为为臣者太过年轻,年轻人难免沉不住气,容易浮躁。人一浮躁,就容易酿成大祸。”
“臣认为……”
“臣认为……”
……
“啪——”
正在争议不休的众人,一听到这突然的一声大响。一时间,都停了嘴。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往正上面那位看去。
没错,刚刚就是林松故意弄出的声响。但是,他是不会承认的。
“你们都说你认为,我认为,他认为……朕也是来上朝的,怎么就不问问朕的意见?”
乍一听,众人也觉得没有什么大的毛病。但是,一向不理朝政的小皇帝,怎么会问出这种跟小孩子儿似的赌气的话。
“那陛下以为了?”
“朕认为……嗯……朕认为……认为……”
看坐在上面的小皇帝一副吞吞吐吐,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样子。卫瓘心中已经有了念想。
“陛下是不是认为徐梓治理蝗灾有功,应该给他加官进爵啊?”卫瓘开始哄诱,不,也说不上哄诱,他不过是在适当的时机,说出了适当的话而已。
林松磨磨唧唧了半天,就是等着有人主动送上来了。
“是,就是这样的。”
杨骏一看,哪肯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