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曹操听说了张绣平定了荆州的事情以后,众人便经常听到他感慨,猘儿难与争锋也!
所谓猘(zhì)儿,就是指勇猛的年轻人。
当初孙策平定江东的时候,他也曾发出过类似的感慨。
如今这份感慨只是更加深刻了。
曹操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在他眼中张绣和孙策自然算是年轻人。
况且按辈分来算,他本就跟张绣的叔父张济,孙策的父亲孙坚是同辈人,曾经勉强也算是在一起共事过。
他之所以会不时发出这样的感慨,显然是对于张绣平定荆州的事情意难平。
对于荆州他也算是蓄谋已久了。
早在当初第一次跟张绣在宛城交锋的时候,他其实就想过要趁着在拿下南阳以后,再接再厉去攻刘表,继而拿下整个荆州。
只可惜遇到了张绣这个异数,第一步就夭折了。
然而他对于荆州始终没有放弃。
在此之后,他又多次试图招降刘表,可惜最终都未能成行。
不久之前,他离开河北去往新野对付刘备,也曾想过要趁机在荆州留下一颗钉子。
结果因为张绣派赵云及时赶到,结果没能攻下新野,剩下的事情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不曾想这荆州如今却被张绣给得到了。
这自然让曹操心中十分不爽。
更让他不爽的是,刘协还趁着他不在许昌给张绣升了官,让张绣成为了仅次于三公的骠骑将军。
虽说这件事情对自己影响不大——如今袁绍已死,只要自己愿意,他随时都可以封自己为位在三公之上的大将军。
可他心里就是不爽。
这個当初他跟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时候还看不起的小儿,如今终于成长为了自己的头号敌人。
不能再拖了!
等到彻底平定河北以后,无论如何要把他给除了,否则……
回过头看了看正在忙碌的曹昂和曹丕,曹操暗暗摇了摇头。
这两个儿子的确不错,还有曹彰、曹植、曹冲,同样都是可造之才。
所以曹操倒是不担心自己无后。
可惜的是,他们的成长速度跟张绣相比还是太慢了。
单以现在的实力来论,他们加在一起也不是张绣的对手。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心思,拿下邺城的曹操便开始紧锣密鼓为随后的事情做起了准备。
首先是他不打算再回许昌了。
正如之前计划的那样,他打算用邺城代替许昌,逐步将其建设为自己新的根据地。
邺城作为魏郡治所和冀州首府,在整个汉朝都是极具战略意义的军事重镇。
特别是黄巾起义之后天下大乱,邺城经过袁绍这些年的建设,更是成为了整个北方数一数二的大城。
和自己当初奉天子以令不臣,将汉帝刘协接到的许都相比,它显然更加适合作为自己的大本营。
说干就干。
下定决心以后,曹操当即开始了一系列的动作。
首先就是将荀彧从许昌召了过来。
因为曹操自己接下来还要继续平定北方其他三州,所以只能让他来坐镇邺城了。
就如同以前自己外出时让荀彧坐镇许都一样。
接下来冀州的营建城池、兴修水利、安置移民、迁徙百官和将士家属的事情都需要人来主持,而荀彧无疑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至于曹操自己,则是擘画了具体的事项,为邺城将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闲暇之余,他也会经常去看望袁绍的妻子刘氏,安抚她那颗受伤的心灵。
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插曲。
曹操曾经年少时的好友,曾经袁绍麾下的八大谋士之一,在官渡之战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的许攸死了。
他的死亡完全是一个意外。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典型。
原本许攸在进城那天喊了一嗓子也就罢了。
众人虽然心中不满,但看在曹操都不计较的面子也就过去了。
可偏偏在那件事情以后,许攸自恃功高,屡次做出了轻慢曹操的事情。
关键是他不分场合不分地点,不管有人没人,都是直呼曹操小名。
来来回回都是那句话:“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
对于许攸的这种行为,曹操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可他终究还是什么都没有做。
曹操的纵容也让许攸愈发嚣张。
终于有一天,许攸踢到了铁板。
他在邺城东门的时候碰上了许褚。
许褚看许攸不顺眼,但也没有去主动招惹他。
然而许攸接下来就用实力展示了什么叫“人做死,就会死”。
在看到许褚的那一刻,许攸傲慢地指着邺城东门说道:
“汝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乎?”
许褚早就看许攸不爽了。
闻言不禁勃然大怒,“吾等千生万死,身冒血战,夺得城池,汝安敢夸口!”
到了这个时候,许褚也只是想揍许攸一顿出气。
可接下来,许攸却指着许褚的鼻子骂道:
“汝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
这就等于是彻底抹杀了一众将士的功绩,许褚不禁勃然大怒,直接拔出长剑:
“无耻老贼,吾便杀了你!”
许攸即便被许褚擒住,也是一点都不害怕,“许褚,你敢杀我吗?”
许褚的面目露出一丝狞笑:“有何不敢?”
“你竟真敢杀吾?”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许褚当街就砍了许攸的脑袋。
许攸万万想不到,许褚居然真的敢杀他,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动的手。
直到人头落地,他的双眼依旧是一片不可置信。
杀了许攸,许褚也不逃避,径直去向曹操请罪。
许褚看似鲁莽,实则粗中有细。
他跟随曹操的时间不短,早就看出曹操对许攸已经有了芥蒂,只是不好发作。
正好自己也看许攸不爽,便趁着这个机会把事情给办了。
他相信曹操不会责罚自己。
果然,曹操得知此事,大惊失色,紧接着痛哭流涕,对着许褚怒道:“子远与吾旧交,故相戏耳,何故杀之!”
可惜人死不能复生,他也只能令人厚葬许攸。
至于许褚,则是被曹操狠狠骂了许褚一顿,别说杀人偿命,甚至连一指头都没有动他。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这之后,曹操又命人遍访冀州贤士——本来这件事情是应该由许攸这个熟悉冀州情况的人去办的。
如今也不过是重新换个人继续干活罢了。
很快,曹操就得到了一批人才。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崔琰和牵招。
前者本是袁术麾下的骑都尉,可惜不被袁绍重用,干脆托病在家。
后者本是袁尚部将,因为目睹了袁氏诸子相争,因而心灰意冷。
如今两人皆是投了曹操。
类似这样的侄子还有许多,此刻便不再一一列举。
不久之后,荀彧从许都来到邺城,开始全盘主持冀州内政。
曹操便放心地开始着手平定河北其余三州。
首先就是召集已经投降了自己的袁谭。
这段时间,其他人也没闲着。
在攻打平原的袁尚因为去救邺城撤退以后,袁谭便抓住机会,引兵劫掠甘陵、安平、渤海、河间等地。
在听说袁尚一败再败,退走中山以后,袁谭跟叔父袁术一商议,索性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
在这关键时刻,又一次对袁尚发起了进攻。
袁尚之前败得那么惨,现在哪里还有心思跟袁谭打?
所以眼见老大哥来了,干脆绕道而行,直接去幽州投奔袁熙了。
至于原本要来救援邺城的袁熙和高干在半路得知袁谭降了曹操的事情,顿时就产生了自立的心思,有意放缓了营救速度——这也是他们迟迟未到冀州的原因。
等到邺城被破,袁谭又收编了袁尚的部队以后,干脆各自打道回府。
至于袁谭,他的实力一跃成为袁绍三子一甥中最强的那个。
天晴了、雨停了、他又觉得他行了,于是又开始做起了图谋冀州的美梦。
在他想来,一旦自己能够成功收复冀州,未必不能重现父亲昔日的辉煌。
诸葛亮则是在率众人撤出邺城以后就兵分两路,张郃带着审配、荀谌、逢纪、吕玲绮等人返回荆州,其他人则是继续留在河北。
目的是混水摸鱼,再给曹操找点事情做。
诸葛亮本想先将袁尚、袁熙、高干三人联合起来。
毕竟袁绍的死因已经公布出去,可以藉此事让众人同仇敌忾。
袁尚和袁熙这边自然是没有问题。
袁尚这段时间接二连三被曹操和袁谭按在地上来回摩擦,这时恨不能立刻起兵报仇。
可惜的是如今他几乎成了光杆司令,只能看二哥脸色行事。
至于他二哥袁熙听闻自己的妻子居然又被曹丕给抢了,更是气得怒火攻心。
当初张绣抢我未婚妻,现在曹丕居然直接抢老婆?
我袁熙看上去就那么好欺负吗?
当然,仅凭幽州一州之力万万不能跟曹操抗衡,还得加上并州的高干才行。
可惜的是,在这种关键时刻,高干却生出了异心。
说来也巧,曹操率军包围邺城的时候,袁尚曾经遣部将牵招前往上党督运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