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点头道谢:“多谢,你们的帮助对我们至关重要。”
夜深了,李隆基一行人被安排在一个较为隐蔽的帐篷中休息。李隆基靠在帐篷内,心中暗自筹谋,明日的行动必须小心谨慎,稍有差池便会前功尽弃。
这时,阿珠轻轻走进来,低声道:“恩公,我会陪你们一同去,我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李隆基看着阿珠坚定的眼神,心中一暖,微笑道:“好,我们一起。”
在苍茫的草原上,冬日的寒风卷起雪花,仿佛将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片银白之中。李隆基和他的亲信在阿珠的引领下,踏上了一条曲折的小路。两旁的草地已经被积雪覆盖,白茫茫的景象中,只能看到偶尔几头驯鹿悠闲地踱步。
阿珠带着李隆基一行,走进了一片相对隐蔽的山谷。这里的气温更加刺骨,寒风在山间的回音中愈发显得凛冽。山谷中隐约可以见到几座低矮的木屋和毡帐,简陋的营地里,几个小小的火堆散发出微弱的暖光。
“这里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阿珠指了指前方,声音里带着些许的忧伤。
李隆基仔细打量着眼前的景象,这个契丹小部落的生活条件显得极其艰难。部落的居民穿着破旧的皮毛,脸上带着忧虑和疲惫。他们的居所简陋,木屋的墙壁斑驳,篱笆围绕的院子里堆满了干枯的柴禾,显得无比寒冷。
部落的营帐显得破旧而简陋,营帐上的毡布补丁累累,在风中无力地飘动。部落中的人们面容憔悴,眼中透露出深深的疲惫和无助。
一些瘦弱的孩童穿着破烂的衣衫,在营帐间穿梭,他们的眼神中没有了这个年纪应有的灵动与欢快。
几个契丹男子围坐在篝火旁,愁眉不展,低声交谈着。他们的武器大多破旧不堪,身上的皮甲也有多处磨损。
李隆基走近,只见一位老者颤颤巍巍地走过来,声音沙哑地诉说着他们的遭遇。原来,这个小部落一直受到其他强大部落的压迫和排挤。
他们的牛羊时常被抢走,肥沃的草地被霸占,连水源也被控制。每逢冬季,他们都要面临饥饿和寒冷的威胁。
部落中的妇女们默默地忙碌着,眼中含着泪水。她们手中的针线修补着破旧的衣物,却无法修补生活的破碎。
在部落的边缘,一些简陋的栅栏被推倒在地,仿佛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掠夺后的惨状。
“这里的情况似乎比我想象的还要糟糕。”李隆基低声说道,目光扫过那些朴素却显得摇摇欲坠的居所。他的心中涌起一阵怜悯,明白这些契丹人正饱受压迫和排挤的痛苦。
阿珠带着李隆基一行来到一座特别简陋的木屋前,木屋的门口挂着一块破旧的木牌,上面用简陋的刻字写着“阿尔河部落”。阿珠轻轻推开门,里面的景象让李隆基感到一阵沉重。屋内几张粗糙的木床上堆满了干草,几只破旧的皮毛挂在墙边,几位面容憔悴的契丹人正围坐在火堆旁,神情恍惚地望着火光。
屋内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心酸的沉闷气息。部落的首领是一个中年男子,他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眉宇间透露出深深的愁苦。他看到李隆基和阿珠进来,微微起身,向他们点了点头,眼神中带着些许的疑虑和疲惫。
“这是我们的部落首领,他的名字叫阿尔河,”阿珠简洁地介绍道。
李隆基上前与阿尔河首领握手,轻声问道:“你们的部落似乎遇到了不少困难。请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阿尔河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感,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我们部落被邻近的契丹部落压迫,不仅要交纳重税,还要不断被排挤。现在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难以维持,我们的牧场也被占领,许多人已经失去了生计。”
李隆基认真听着,目光落在阿尔河和他身后的部落居民身上。李隆基的目光扫过这些契丹人,当他看到他们身上那破旧不堪的衣物时,心中先是一惊。他原本以为契丹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即便生活条件不比中原,但也不至于如此困窘。
那褴褛的衣衫,补丁层层叠叠,几乎看不出原本的布料质地,让他感到一阵心酸。他想起了大唐子民的富足生活,对比之下,对这些契丹人的遭遇生出了一丝怜悯。
然而,这怜悯很快被一种责任感所取代。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天下苍生的福祉皆系于他一身。眼前这些契丹人的困苦,让他更加坚定了要稳定边疆、让各族人民都能过上安稳日子的决心。
同时,他的心中也涌起了对战争和争斗的痛恨。这些契丹人本应在草原上自由驰骋,却因为部落之间的倾轧而陷入如此困境。他暗自发誓,一定要以和平或者武力的手段,终结这种无意义的内耗,让这片土地恢复生机。
但紧接着,李隆基又有了一丝疑虑。他在思考,是否应该直接给予这些契丹人援助,还是通过更长远的策略来改变他们的命运。这种纠结在他心中翻腾,使他的眉头不自觉地微微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