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惟庆把编辑戴文叫了过来,说:“原来我以为在BJ就可以搜集素材,让你撰写一部新书的书稿,但是,听了杨侍郎的一番话,开启了我的思路,我们家乡就是中药之乡,再说,我们许镇不是有很多中医名家吗?我这次就陪你一起去拜访这些名家,你辛苦一下,争取一个月撰写出新书的书稿。”
“没问题,我本人也出生在中医世家,爷爷、父亲、叔叔也是非常了得的老中医,他们在治疗腹泻方面有偏方,这点,我可以立即让他们写出来,我再在文字上做些处理就行,我自己也懂一些中医知识,对撰写稿件有好处。”编辑戴文这样一说,让李惟庆喜出望外,真是天助他也。
李惟庆立即陪同编辑戴文坐着书船,又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来到了许镇。
“哥哥,你们终于回来了,我一直等你好消息,没有新书刻印,我们这几个人都要闲死了,还是干活充实。”李惟用看到哥哥回来,知道立即有活干了。
钱利还是懒洋洋地打了一个哈欠,有气无力地说:“这整天守着一个大仓库,也没有顾客来拉货,简直跟守寡似的,表哥,你就带我去BJ转转吧。”
“你们辛苦了,等这本新书刻印出来之后,你们都来BJ转转,我带你们感受一下BJ的风光与文化。”李惟庆安慰着钱利他们。
为了掌握更多关于中药的素材,李惟庆想了一个办法,由他化妆扮演外地老板,编辑戴文为伙计,到许镇各个大药店了解各种中药材成分。
李惟庆戴上了假发和长胡须,再戴上一顶深色帽子,脖子上围了一条围巾,编辑戴文都认不出来。
他们首先来到最大的药店——达江中药店,李惟庆故意说:“我是来自BJ的,需要在你们药店进一批中药,请问你们能否介绍一下各种中药的用法吗?”
“当然可以,老板,你算来对了,我们是许镇最大的药店,我们这里有三百多种中药,这样吧,我让一个技术总监来跟你介绍一些中药的用法等,包你满意。”老板听说是BJ来的顾客,一下子乐开了花。
“我们老板不差钱,你们得好好说服我们老板,然后我们老板要采购几船的中药要BJ去销售。”化了妆的编辑戴文故意扯高嗓门说道。
在会客室,李惟庆与戴文认真地听着技术总监关于各种中药的介绍。
戴文不愧是中医世家出身的,一边认真听着,一边在大脑里详细地记着,等回去后再整理出来。
等技术总监介绍完,李惟庆故意说:“你讲得很好,就是还没太听懂,这次来得匆忙,我带的银两也不多,这样吧,我先采购一些中药到BJ试着销售,如果反响好,我再来大量采购。”
这样,为了不被怀疑,李惟庆就采购了一些中药,反正以后也是需要的。
李惟庆又用同样的方法,到其他中药店里去搜集中药的素材,效果非常好。
为了把这本新书写好,李惟庆还到附近种中药材的人家走访,了解中药材的生长全过程。
戴文回去后,一日日详细整理出中药有关素材,竟装满了三个布袋。
“你慢慢写,用心写,这部新书,就是我们到BJ的试金石,不能马虎,销量好,我也重奖你的。”李惟庆对戴文说道。
戴文想了一下,说:“我觉得吧,这不新书要写好,还得多寻访一些中医名家,让他们说出一些民间偏方,一定会为这部新书增光添彩。”
“有道理,我陪你再去寻访,这是新书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做到独一无二,到时候,一定会有很多顾客青睐。”李惟庆非常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