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钱粮,却不是为了打击世仇,而是给世仇输血,这也太憋屈了吧?
其二,兄弟阋墙,外御其侮,这是华夏最重要的传统观念之一。
赵朔是不是身怀太祖血脉暂且不谈,他有汉人血脉是一定的,天下公认,他自己都不讳言。
赵朔对汉人和蒙古人一视同仁,也证明了他的立场。
如今大片中原土地,还在女真人手里。难道赵朔和大宋不应该先双方联手,把女真人灭了,再分个上下高低吗?
大宋朝廷帮着女真人打自己人,算怎么回事儿?
大宋自己收复不了华夏故土,还阻止自己人收复华夏故土,又算怎么回事儿?
大宋百姓感觉摊上这样的朝廷,真是面上无光。
他们甚至觉得赵朔的“五年和平”的提法,非常有诚意。很简单的道理,谁不想一统天下,成为华夏至尊啊?难道你赵昀就不想?只是没那个能力罢了。
如果赵朔说灭金之后永远和大宋保持和平,才是毫无诚意,随时准备反悔的表现。
其三,赵朔在大宋民间声望甚好。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哪个华夏好男儿听了,不热血沸腾?
大宋都怂了近三百年了,都无法将华夏故土收入囊中。
赵朔却开疆拓土,连传说中的“吐火罗”都仅仅是他的封地之一。甚至部分天竺地区,都是他的领地。
不知多少大宋好男儿,提起赵朔来就感到扬眉吐气。
如果是两国相争正统也就罢了,现在为了金国和赵朔为敌,大家是真不乐意。
对于大宋的士大夫来讲,则主要分为三派。
第一派,跟朝堂的想法一样,唇亡齿寒。为了保住宋国,保住大家的荣华富贵,就该联金抗蒙。
第二派,则是和百姓的朴素想法差不多,先把金国灭了再说。以后赵朔和赵昀争江山,再打就是了,各安天命而已。
还有第三派,却是早已经对这朝廷失望了,爱怎么样就怎样吧。
临安城内,岳府,后宅厅。
“亦斋兄,你以为朝廷的联金抗蒙之计如何?”
大宋武学博士冯去疾,向一个看年纪在四十岁左右,面容俊朗的男子开口问道。
他口中的“亦斋兄”,自然就是他曾经的同窗好友,这座宅邸的主人,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岳珂了。
公允来讲,南宋朝廷对岳珂还算不错。
两年前,南宋朝廷谥岳飞忠武,岳珂升朝奉大夫、司农少卿、总领浙西江东财赋淮东军马钱粮专一报发御前军马文学兼措置屯田,官品为从六品。
不过,提起朝廷的“联金抗蒙”之计,岳珂还是满面的不以为然之色。
他长叹一声,道:“朝廷错了!的确,这些年我大宋和金国交战,胜多败少。但是,那是金国进攻,我大宋防守。金国打了败仗,无非是吞不下我大宋的城池而已,无伤大雅。”
“但赵朔攻打金国,却是赵朔在攻,金国在守。女真人无论和蒙古还是汉人,都有着血海深仇。而且,他们现在总人口连三百万都没有。恐怕一旦国灭,整个族类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当此国破族亡之际,女真人势必会困兽犹斗,爆发出全部潜力。他们集结重兵于潼关防线,赵朔一时间难以攻克,并不算奇怪。”
“朝廷以为赵朔的实力不过尔尔,选择联金抗蒙。我大宋的汉中防线,可有潼关之险?汉中之兵,可有国破族亡之危?朝廷以为,赵朔攻不破潼关防线,就攻不破我大宋的汉中防线,实在是大错特错。”
冯去疾微微点头,道:“那亦斋兄是以为,朝廷应该答应赵朔的提议,联蒙灭金了?”
“当然。答应赵朔的提议,赵朔不必强行借道,减少不知多少我大宋军民百姓的伤亡,难道不是好事一桩?赵朔允诺五年和平,朝廷可以借此时间,励精图治,整顿兵马,难道不是一件幸事?”
“那不如我们……”
冯去疾本来想说,那不如我们联名上书,请朝廷改弦更张?
但他马上就想到,如此军国大事,朝廷既然有了决议,怎么可能会朝令夕改?他和岳珂官微职小,即便联名上书朝廷,不过是白费力气罢了。
冯去疾改口道:“那亦斋兄觉得,我大宋选择联金抗蒙,前景究竟如何呢?”
岳珂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道:“近日我常在想,当初我大宋徽宗皇帝,被掳入五国城,心境具体如何呢?因此,写了一首诗,不知你想不想听?”
“小弟当然是洗耳恭听。”
“驾轺老子久婆娑,从听笙歌拥绮罗。十里西凉忆如意,百年南国比流梭。吞声有恨哀蒲柳,纪节无人废蓼莪。寂寞丹心耿梅月,挑灯频问夜如何?”
这首诗,写的就是宋徽宗的心境了:回忆当年在大宋当皇帝的风光,看看现在的悲惨生活,心中悔恨交加,深夜辗转难眠。
岳珂虽然没有正面回答冯去疾的话,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大宋皇帝落在赵朔手里,总比当初宋徽宗的境地强得多吧?
大宋被赵朔所吞并,总比被金国或者蒙古吞并,强的多吧?
再说直白一点,就算赵朔吞并了宋国,又怎么样?反正都是效忠姓赵的,大宋朝廷如何,关他岳珂屁事!
……
……
东真国,曷懒路,南京城。
“传本汗的旨意。东真南京城坚如立铁,将士奋勇。然而,我蒙古勇士更勇,仅仅十日,就将如此坚城攻克,实在是劳苦功高。这次的战利品,本汗只取一成,其余所有战利品,都归属于本汗麾下的忠勇的将士们!”
窝阔台对钱财看得极淡,但对权势非常热衷。
这次蒙古攻打东真国,他和拖雷兵分两路。因为,东真有两座国都,一个是位于胡里改路的北边的京城,一个是这座位于曷懒路的南京城。
蒲鲜万奴的主力,现在已经攻入高丽境内,东真国留守的兵马不过三万。窝阔台没费太大力气,就全取了曷懒路,攻占了南京。
他心情甚好,对麾下将士大加赏赐。
窝阔台甚至饶有兴致的问身旁的镇海道:“四弟那边有消息没有?可曾全取了胡里改路?”
镇海微微躬身,道:“昨日得到的消息,五天前,拖雷汗还在继续攻城。现在的情况具体如何,还不大清楚。不过,臣刚收到了赵朔汗的消息。”
“哦?他的情况怎么样?”
“赵朔汗攻打金国的陕西非常顺利,不过他想要进军河南,却为金国的潼关防线所阻,损失了近两万大军。于是乎,赵朔汗向宋国派出使者,要求借道宋国,攻入金国。结果,宋国不但拒绝了他的提议,而且要联金抗蒙。”
“哦?果真如此?”
此时此刻,窝阔台的眼中简直要放出光来,一个“好”字,险些脱口而出。
他的心腹大患,一个是拖雷,另外一个就是赵朔了。这二人手中的实力太强了,对他的汗位构成严重的威胁。
现在听闻赵朔吃瘪的消息,简直比取了东真的南京城还要高兴得多。
窝阔台心中暗想:金国,果然不是那么好攻打的。本汗登位之后,不取金国,而是攻打东真和高丽,真是极为英明的决定!
瞧着吧,待本汗再取了高丽,可就是一战灭两国!而赵朔,仅取了一个金国的陕西。
这可就被本汗比下去了。
我看到时候,赵朔还有什么面目称蒙古第一勇士?还有谁敢小瞧,我这个蒙古新汗!
待我想办法解决了拖雷,将蒙古主力握在手中,接下来就该轮到他赵朔了!
然而,窝阔台没想到的是,赵朔此时已经兵出大散关。
金国灭亡,已经为期不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