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大力发展地产
陈光良来到港府,受到军政府的港督夏慤,及政务官麦道高的同时接见。
显然,港府也对陈光良在战后还长期留在香港,也是非常重视,毕竟陈光良和国民政府在以往的关系密切。
一开始,夏慤便说道:“感谢陈先生愿意帮助港府,一起应对粮食等物资的危机。”
最近,环球贸易和环球航运倾巢出动,为香港从东南亚购入大量的粮食,仅这一步,香港其它商人就没有几个可以做到。
因为首先是要熟悉东南亚或内地的贸易,其次还得有远洋船,恰好陈光良都有这些资源;就算太古和怡和不卖给他船,陈光良也能从沪市租界船只运粮,毕竟他曾是华夏航运业的扛把子。
陈光良很是沉稳的说道:“香港以华人居多,这些人也是我的同胞,既然我在香港从事商业活动,自然会尽最大努力帮助香港的秩序恢复。”
这句话有两个意思:第一,他会在香港;第二,他从事的是商业活动。
其实,现在所有港英政府的人都明白——二战后,香港的华人必须得到重视,负责英国人统治不了香港。
因为在二战中,华夏人的英勇抗战,前期独自硬抗日本四年多的时间,这充分说明这个民族觉醒了。一个民族觉醒了,哪怕这个国家再落后,也不会当被殖民者。
而港英政府现在还想掌控香港,那就必须将华人的地位提起来——包括不允许住山顶、不允许去某些沙滩等等,全部要取消。
面对陈光良的回答,夏慤和麦道高并没有往深处想,毕竟他们只是军政府,香港稳定后就会交出去。
当务之急,香港是摆脱混乱的处境。
所以麦道高说道:“陈先生是一个优秀且厉害的商人,你以个人的身份,能否提出香港现在的问题及建议?”
陈光良当即说道:“我以一个香港居民的身份,确实对此时香港有一些建议:首先是粮食和物资的问题,这一步我觉得要尽快稳定,同时也要尽快取消价格管控,这样才能增加粮食输入;其次是住房的缺少,主要是建筑材料的缺少,港府可以对这方面的外汇和贸易给予支持。”
缺粮食、缺住房,这是目前香港的根本原因。
麦高迪当即说道:“港府不可能动用庞大的公共资金修复私人住所,毕竟获利的是私人房东。”
陈光良说道:“此举会让不少人感到相当不满,这是事实。当然,我也明白军政府的难处。当然最后还有一点,那就是交通。”
他的话,自然是让夏慤、麦道高很重视,而且事实也是如此。
但军政府有他的难处,所以最后麦道高也只是说道:“关于难民的问题,军政府只能够尽可能地将空置的建筑物安置居民以及征用旅馆作收容难民。当然,军政府可以对于粮食的输入、建筑材料的输入,给予一定的方便,鼓励想陈先生这样的商人,一起参与香港战后的重建。”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他即将拥有一支庞大的船队:4艘自由轮万吨巨轮、1艘5000吨加拿大轮、1艘3300吨a1型轮。
这些船只接下来的主要工作是:
第一、开辟香港至上海的定期航线
第二、打通华夏沿海和香港的贸易
第三、承接远东和欧美的运输航线
与此同时,他要在明年组织一艘船,由全华人的海员,从香港驶向美国的跨洋航行,达成华夏首次的壮举。当初招商局虽然开辟跨洋航行,但由于英国的人阻拦,过巴拿马必须用英国籍船长,故没有全华人的船
如今战后,华人的地位提高,不可能存在——华籍船长不能过巴拿马运河的规定。
总体来说,此次港府之行,陈光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此时,大家对于陈光良滞留香港,并没有感觉到——他是要留在香港,不回沪市。
不过明年内战开始,再加上法币疯狂贬值,内地的富豪们大概从1947年初就纷纷转移资产来香港了。
回到德辅道的平安银行大厦办公室,陈光良开始盘算起来。
接下来,长江地产应该大量收购旧物业、破物业、地皮,然后大兴土木,兴建一座又一座的五层唐楼。
至少需要1000幢房子,差不多5000层,可容纳3万人居住。
而此时的长江地产,不过300幢出头,离目标还差得远。
主要是考虑资金方面:陈光良从内地带来价值250万美金的外汇、黄金、白银、大洋,这些资金都已经存放在平安银行大厦保险库;另外,陈光聪回港后,从澳门取出50万美金。
相当于,陈光良拥有300万美金。
发展航运方面,陈光聪资金掏100万美金,陈光良大概还需要投资150万美金;但实质上,这些资金可以分期支付,不会马上使用。
至于工业的支出,正好是由平安银行贷款支持。
这样一来,陈光良实际上可以给予长江地产150万美金的支持,也就是600万港币。
另外一方面,他可以从美国调动资金回港,手中的‘迫签港币’也会很快被汇丰银行承认。
综述:长江地产要加快脚步,赶在1947年前,大举收购地皮和破旧物业,并进行建筑。
这样一来,仅在1947年以后的租金,就够大赚特赚了。更何况这些房子及地皮,是留在将来作为建高楼用的。
随即,他将严宽、吴新河喊到办公室。
“现在香港很多破旧物业的主人,因为没有资金重建,市场上应该很多,我们要抓紧时间购买。另外,港九的住宅地皮也大力吸纳。资金不用担心,我马上调,我们的目标是,要在1947年前,拥有1000幢楼或相应的地皮。”
还有14个月时间,时间有点紧迫。
相当于还需要700幢唐楼,若是按地皮计算,差不多也需要100万平方尺以上,耗资在千万左右。至于建筑费,这个自然也不低,毕竟现在建筑材料挺缺的。
不过都是值得的,陈光良准备从蒋梅英那里先借200万美金。
严宽当即说道:“有,市场确实很多私人地皮和旧物业待售,我们一定抓紧时间购买。”
吴新河点点头,说道:“确实,现在香港人口反而是朝着沪市流动,虽然有些粤籍人士重返香港,但一些华侨也朝着沪市流动。故,私人物业出售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