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民一边手指点着图纸,一边解释道:“此物名为暖棚,用土坯向阳而建,北侧高,南侧低。北侧筑土墙挡风,南侧倾斜,每隔一丈用木框固定小块玻璃遮盖。东西两侧各留小门,悬挂草帘,如夏日温高,则把草帘卷起通风,如冬日温低,则放下草帘,以保室温。”
张国栋道:“这和火室颇为相似,只是火室用的是地龙,需耗费柴薪。”
众农没有听说过。
“等等,社长你刚说什么?用玻璃搭建?”张国栋方迷过来,一脸难以置信。
周怀民解释道:“对啊,现在的火室,都用草席遮盖,烧火龙保温,但作物需靠阳光而生,无光的火室,也只能培育一些韭黄、蘑菇之类。而用玻璃遮盖,不仅省了好大一笔燃料,而且光可很好的透射,几乎各种作物皆能生长。”
张国栋嘴角直抽搐:“太奢侈了!会不会有点丧心病狂?”
周怀民笑道:“玻璃片我早已准备好。如果暖房可以很好的培育出亩产五石的种子,一点小小的玻璃,又算得了什么?而且我们玻璃的产量也一直在陆续提高啊。”
张国栋哑口无言,心想,我算是服了他。
起初用铁做桥,大家都反对,实在太浪费,但被周怀民以时间紧为理由,也建了起来,确实比砖砌堆石快很多。
如今在他眼里,玻璃如同粪土一般,为了让小麦长快一点,玻璃随手拿来便用,仿佛在他眼里就是平常之物。
这格局和眼界,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人多力量大,花了一周功夫,五个玻璃暖棚就搭建而成。
村民都听说了,社长竟然挥金如土,用了好多玻璃片,只为给麦田搭个小屋,忍不住来前来围观。
只见村东通过后山的村道一侧,一排坐北朝南的土坯淡绿色玻璃暖棚,在五月阳光下分外耀眼。
暖棚里,每隔一丈用铁柱支起木框,木框上装订的小块两层玻璃片,四周抹了煤焦油,防止透风。
调皮的孩子们,在暖房里钻来钻去。
周怀民拍着孩童:“今日让你们玩个够,改天可不能再来,这是咱周记的宝贝。”
周昌鹤汗颜:“这以后更要加强巡逻,总会有歹人想来取走吧?”
保民营其他几个知事都点头,这护卫工作压力更大。
周怀民道:“那就看好它们。总不能因为怕噎死不吃饭,这些暖房,就是我们的命根子。”
于是和黄必功带着老农和社兵把杂交麦种和番薯种植到暖房,外面麦田也把番薯全部种上,一一浇水。
黄必功道:“这番薯怎么说也要等三个月才能收获吧?”
“不是,只要长出藤蔓,藤蔓节间处的腋芽,在暖房里的温度和湿度下,浇上肥水,即可快速重新生根,形成独立植株。移栽到山坡等处。”
周怀礼问:“咱费了这么大功夫,从老远的临清带回,又给它们搭建玻璃房,养这番薯,究竟有何好处?”
众人心中也有此疑问,都瞅向周怀民。
周怀民道:“番薯优势有四点。”
“其一:产量大,一亩可收二十石,胜种谷二十倍。”
众人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