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齐聚平安堂,围着石桌,正在柿子树下,树上已结满青柿,倒也不太热。
李升娘和老保嫂拿来茶碗和凉白开,周怀民给各位师傅们一一倒上。
周怀民笑道:“各位要么是咱农会的老师傅,要么是咱农会能力突出的新人,知道大家都忙,把你们喊来一起,是有一件重要的事。”
苏绍喜还是首次进入平安堂,看着各位书办、记实、主事来往到各厢房、主房。心里好奇,问道:“什么重要的事?”
周怀民道:“你们说,能不能铸成空心的铁管?”
宋斌道:“这个我也请教了德标叔,借鉴了一些烧窑工艺,自己尝试了一下,是可以铸成空心铁管,就是没有锻打的好。”
周怀民问:“哪里不好?”
宋斌道:“沙模铸铁太粗糙,做车轴的话恐怕不行。”
“你不是有瓷模工艺么,粗糙不仅和模有关系,也和温度有关,这些知识善叔都知道,你们平时要多互相交流沟通。”
冶铁坊的善叔道:“是,咱冶铁坊有冷却窑,这铸铁的冷却是有讲究的。”善叔把相关的一些经验分享给了众人。
宋斌方恍然大悟,又道:“还有一个问题,我不用瓷模是因为烧制车轴的瓷模太长,也没有这么大的窑。”
周怀民摇了摇头:“我和众位说过,技术改良之路上,要大胆想象,勇于创新,遇到困难,就去解决困难,没有这么大的窑,就去盖这么大的窑,自己搞不定,就来找我商量。”
周怀民有些恼火:“我刚也说了,只要是技术改良,不要说新盖一个窑,就是把我的院子卖了,我也会支持去做。缺铁就冶铁,缺铜就熔铜钱。在我这里,你们不是工匠,而是格学家。所以你们不要站在工匠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而是站在格学家的角度思考问题。”
宋斌问:“什么是格学家?”
周怀民道:“所谓家,乃一流派学问之佼佼者。至圣先师孔子,都知道吧?”
众人点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没读过圣贤书也知道这至圣先师的威名。
“孔子开天辟地的喊出有教无类,三人行必有吾师,还有很多学习的心得体会与方法,说他是儒家学派的教育家,绝不为过。”
禹廷璋靠着主屋门,听着众人在院里闲聊,出来笑道:“正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周怀民笑道:“可惜后来的儒学,走到死胡同里了,只就教育来说,教育家始祖当为孔子。”
又道:“本朝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写《外科正宗》的陈实功,听说过没?”
众人皆道:“没听说过。”
年邦弼一边在主屋柜台拨着算盘,摇头笑道:“他们乃本朝之医学家。”
周怀民笑道:“正是。前朝写《王祯农书》的王祯,此乃农学家。凡是在各行各业、各流各派,仔细钻研,或如孔子般喊出不世之理;或如改良工艺,如曲辕犁,造福万民;或如李时珍、王祯等人,着书集大成者,惠及后世;都为大家。”
又道:“而工匠呢,只为养家糊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善质疑,不思改良,不喜研究。”
“你们是想做大家呢,还是想做工匠呢?”
苏绍喜道:“我字都识不全,我也配做大家吗?”
不待周怀民答,年邦弼道:“允贞初来时,地黄等常见药材都不认识,现在,特别是最近几天,刻苦发奋,聪慧好问,天天来求教我,现在已粗通号脉了。你还不如一个女子吗?”